|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自公元7世紀,從唐朝和印度等地傳入西藏,經過長期的發展,歷經曲折,形成了即保持佛教的基本教義,又具有濃郁藏族特色的“藏傳佛教”,即西藏本土化的喇嘛教,而喇嘛教政教合一的神權統治也一直延續到本世紀五十年代。 喇嘛教不僅作為統治哲學,也在事實上成了普通人民的精神家園,它造就了瑰麗的宗教藝術和文化,并潛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先后形成眾多教派,目前主要有四大派,即格魯派(俗稱黃教)、寧瑪派(俗稱紅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噶舉派(俗稱白教)。
民族習慣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制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會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獻客人時,客人須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斟滿,最后再喝干一滿杯。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會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懂得禮貌。 打招呼:與藏族人打招呼時,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個"啦"字,以示尊稱,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其次,在飲食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等規矩。 避觀喪:在西藏民間,天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形式。對于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觀看。旅游者應充分認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雪域文化
在西藏,最主要的民族是藏族,西藏人煙稀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過著游牧生活。農民主要居住在雅魯藏布江谷地及其支流尼洋河和年楚河流域。這里物產貧瘠,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豌豆和油菜籽。占據了西藏的大部分面積的藏北大草原是牧民、牦牛和羊群的家園,牧民們帶著他們的畜群和帳篷逐草而居。其他約10%的人口居住在城鎮,主要從事商業和手工藝品制作,其中有許多是工人和政府官員。 西藏的文明是高原的靈魂,西藏因為藏族而多姿多彩。其中表現為歌舞的海洋,以及建筑、壁畫和唐卡藝術,在文學表現上西藏的文學百花園尤為突出,在傳統的醫學上藏醫別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