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夏珍奇藝術城民風民俗簡介
|
西夏是中國古代史中一個非常傳奇的王朝,公元1038年立國,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歷198年,傳十帝,先與北宋、遼對峙,又與南宋和金鼎立。設宮立爵,創制文字,備一代典章制度,最后亡于蒙古。西方有些學者將其文化稱為“唐兀惕文化” 。 西夏國曾獨占河西走廊,地扼東西交通要道,在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中起過重要作用。早在19世紀,西北史地學家張澎就在甘肅武威鼓樓內發現了砌封多年的西夏涼州感通塔碑,該碑一面西夏文,一面漢文,使人見識了神秘的西夏文字。 之后西方探險家在中國的黑水城遺址(今屬內蒙古額濟納旗)盜掘了大量西夏文獻和文物,1917年在靈武縣(今屬寧夏靈武)發現了百余卷西夏文佛經,使西夏文文獻更加豐富。 近年,西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又一次為國爭光,一套9冊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國家。史載,北宋畢升發明了泥活字,元代王禎創制了木活字,但至今未發現可以確認的宋元時期的漢文活字版印本。因此韓國一直試圖爭取這項殊榮。所幸,1991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賀蘭縣拜寺溝方塔中發現了這套佛經,為中國在世界印刷史上的貢獻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
→華夏珍奇藝術城主要民族節日介紹
|
寧夏銀川國際黃河文化節 即中國國際黃河文化節,從1991年起,于每年9月中旬在銀川舉辦,一般為期10天左右。 “天下黃河富寧夏”,自古以來,寧夏與黃河有著不解的緣份,并形成了典型的黃河文化。在黃河文化節期間,游客可以領略到典型的中國西部風光和濃郁的穆斯林風情,觀賞到雄渾奔騰的百里黃河和典型的黃河民間文化活動。每屆節日舉辦都有大型民族歌舞、民間文藝、雜技、秦腔等藝術團體演出,節日期間還舉辦豐富多彩的《中國現代名人書畫展》、《賀蘭山巖畫展》、《旅游商品展》、《穆斯林食品展》等。 節日期間將安排內容豐富的黃河文化游覽活動,參加者可看到3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數百里秦代及明代長城、漢墓群、魏晉南北朝的大型石窟、神秘的西夏王朝陵園、奇特的沙漠湖泊等黃河文化古跡。
“花兒會” “花兒”又稱少年,是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民間的一種歌曲。以生動形象的比興起句,格律嚴格,歌詞優美,曲調時而高亢,時而婉轉,在寧夏,幾乎隨處都聽到“花兒”,但最有民俗特點的是每年5、6月間的“花兒會”。 “花兒會”期間,遠近的百姓都登山會歌,多時人數?缮先f。屆時人們撐著傘,搖著扇,或攔路相對,或席地而坐,歌詞多為即興創作,極具生活氣息。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攔歌、對歌、游山、敬酒、告別等。 “花兒會”也是青年男女選擇對象的極妙場合,他們以歌為媒,向對方表白心跡。
回族的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紀節。 開齋節。齋月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九月,在這個月里,人們在東方發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陽落山后再進飲食。十月一日(教歷)為開齋節。這天,男女老幼喜氣洋洋,沐浴盛裝,上寺禮拜,走親戚拜鄰居,互相問候。家家戶戶置辦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歡在開齋節舉辦婚禮。開齋節后,飲食時間恢復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在開齋節后第70天舉行。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因為教歷每年十二月十日上旬為穆斯林朝覲麥加的朝圣期,十二月十日為朝覲最后一天,要舉辦盛大的慶;顒。傳說伊斯蘭教先知易卜拉欣夢見安拉(真主)要他親手殺自己的愛子作祭品,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忠誠的易卜拉欣果然準備于次日遵命動手,此舉感動了安拉,便派天仙送來一只羊代替其子作祭品。穆罕默德為了紀念易卜拉欣,便規定將朝覲的最后一天作為"宰牲節"。節日這天穆斯林們衣冠整潔,喜氣洋洋地上寺會禮(聚禮)。典禮活動別開生面,有條件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頭;蛞环羼橊。然后將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給自己,一份饋贈待客,一份濟貧施舍。典禮之后,開始訪親問友。 圣紀節。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的三月十二日,這是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穆斯林們重視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先圣,贊頌穆罕默德的美德,永遠不忘他的教誨。這天要集會、誦經、贊圣、講述圣人的事跡,還要聚餐,俗稱辦"圣會"。相傳穆罕默德也是在這天逝世的,故穆斯林又稱此日為"圣忌"。 |
→華夏珍奇藝術城民族風情指南
→華夏珍奇藝術城人文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