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沿線賓館、酒店條件比較成熟,但不能與內地同檔次相比!)
阿里概要 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阿里地區位于西藏高原西北部,與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接壤,幅圓3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共有人口僅6萬左右,每平方公里僅0.2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獅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等國際性河流均源于阿里境內的崗底斯山主峰一帶,這些河流孕育了早期人類文明及部落古國。阿里是喜瑪拉雅山脈、崗底斯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和昆侖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為“萬山之主”。它們于西北及西南角的出境谷地,是阿里地勢最低的地帶,為河谷農業集中區,其余則是高山、高原寬谷、盆地、湖泊、臺地、草場和高寒荒漠等地形,適宜游獵與放牧。阿里在藏語中有“國土、領土”等含義。雖地僻荒遠且高寒,介自古都是西藏腹地通往北疆、中亞及南亞山國等的戰略要地,故歷史上征戰頻繁,其地域也隨著西藏地方政權勢力的消長而增減。 在西藏古地理書及史籍中,阿里又被稱為“堆”地,“堆”在藏語中是河流上源和高地的意思,它東與“年”地(即后藏的日喀則)相接。習慣上的界線是,從定日縣卡達村向北至協格爾,再至昂仁縣的桑桑村,止于藏北文部境內的當惹雍錯。但現今的行政區劃并非以此線為界。阿里現轄日土、噶爾、扎達、普蘭、革吉、改則、措勤七縣。行署駐地在噶爾縣獅泉河鎮。阿里地區有較大存量的古人類活動遺址。在班公錯所在地的日土縣境內以及瑪旁雍錯湖區一帶,早期人類活動時期的巖畫及洞窟居住點等遺留豐富。從出土器具特別是石制器具的年代可推知,阿里地區在舊石器時期晚期即有了人類活動。他們的生產生活場景,包括狩獵、放牧、采集、歌舞、戰爭、慶典、原始信仰儀式、圖騰、生殖以及社會階層劃分等,在豐富的巖畫遺存中有較為充分的展現。在阿里嚴酷的地理環境中,自然景觀宏大神奇。西北、西南地帶,河谷寬廣,支流密布,皆源遠流長。班公措湖似一優雅的天鵝曲頸,大小島是鳥類的天堂。東部高原幾縣,草場綿延,湖泊眾多,野生動物群落密布,兼奇異天象,如夢如幻。世上最長最高的新藏公路,蜿蜒曲折,沿線獨具西部高原氣質的小鎮及人文風俗比比皆是,半天殘照,黑實厚沉的阿里高原地平線上,游者身影和車的尾塵都可以被拖得很長很長。阿里是各國探險家的天堂,也是旅游者的樂園。對于一個親歷者來說,回想這樣的情景絕對是難以自抑的,因為那一瞬之間,游人專注而疲乏的神情與體態,已和蒼茫的高山厚土契合在一起了。
第一天 拉薩—江孜—日喀則 宿:日喀則 拉薩出發經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卡若拉冰川、電影《紅河谷》外景地抗英英雄鎮—江孜。行程265公里。參觀白居寺、十萬佛塔。白居寺建于1418年,寺內融匯了葛魯派、薩迦派和布頓派三派佛堂,表現了當時各教派和睦共處的現象。十萬佛塔內共有112間佛殿,殿內的壁畫大部分都是十五世紀尼泊爾藝人的作品,至今保存完好。江孜出發繼續行駛95公里至后藏重鎮—日喀則除日喀則至江孜95公里,全程土石路面約需10小時。
第二天 日喀則—拉孜 早餐后參觀扎西倫布寺。 宿:拉孜縣招待所 扎西倫布寺是由一世達賴喇嘛—根頓朱巴主持修建于1447年。后成為歷代班禪喇嘛住賜地。寺內供奉的強巴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銅制佛像,高28米。十世班禪大師靈塔也安放于寺院。午餐后驅車去拉孜,途中參觀西藏四大教派之一的薩迦派主寺—薩迦寺。薩迦教派在元朝支持下,曾統治整個西藏,其教派對西藏的歷史和文化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薩迦寺是西藏藏傳佛教宗教藝術的寶庫,被譽為“西藏的敦煌”。行程217公里。全程土石路面,約需8小時。
第三天 拉孜—薩嘎 宿:招待所 薩嘎縣地處阿里南線上,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質中轉站。途中眺望希夏邦馬峰、珠峰、拉布吉康峰、南勒日峰、陽日峰,可御覽群山之美。全程土路、293公里,約需8小時。
第四天 薩嘎—帕羊 宿:帕羊 帕羊是個極具西部風味的草原小鎮,在此可御覽到藏族居民具有特色的服式和牛羊悠游于青青草原和皚皚雪山之間,一派如詩如畫的田園牧歌式風光。全程282公里,約需9小時。
第五天 帕羊—巴噶 宿:巴嘎招待所 〖圣湖〗 到巴嘎后,再驅車50公里即到圣戶邊上。圣湖又稱瑪旁雍錯,藏語意思是“不可戰勝的碧玉湖”位于崗仁波齊神山東南26公里處,海拔458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也是西藏圣湖之王。佛教徒認為:瑪旁雍錯是勝樂大尊賜給人類的無上甘露,以此湖水凈身,可清除心靈各種妄念、煩惱及罪孽。飲此湖水,可祛百病強身健體。朝圣者如繞湖轉經,可無上公德。歷來的朝圣者均以到過此湖轉經洗浴為人生最大幸事。沿湖而建的佛寺,今存八座,其中楚古寺最大。因時間關系,游客一般不去參觀這些寺廟。全程380公里,約需9小時。
第六天 —巴嘎—塔欽 〖大金〗神山轉山 越野車從巴嘎出發行駛20公里左右到塔欽。車就無法繼續前行。游客等租好牦牛和背夫后轉山開始。神山崗仁波齊,藏語意思為“雪山之寶貝”。海拔6656米,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位于普蘭縣境內的門士區。塔欽是轉經的起點和終點。整個轉經道名勝古跡多不勝數,幾乎每隔500米就有一處圣跡,并流傳著與之相關的傳說故事。藏傳佛教密宗認為,崗仁布齊神山外圈就是一天生的曼陀羅,轉山一圈即完成一次壇城儀式。轉經線路、里程及沿途景點為:塔欽-2KM-雙腿佛塔-3KM-色雄-6KM-曲古寺-11KM-止熱寺:一早出發,離開塔青一直往西,緩緩爬高約2公里左右,山路經過一個小山坡,山坡上有一個大的瑪尼堆,站在堆上可以回看身后廣闊的巴噶草原晨景和納木那尼雪峰。之后進入拉曲峽谷,谷口不遠即是“雙腿佛塔”,這是轉山道上的標志建筑,佛塔的雙腿之間形成一個門型通道,傳說這即“岡底斯神山之門”。右側不遠,峭壁下的草甸上立有一高聳的旗桿,上掛阿里法王大經旗,又稱為”噶丹風旗”,是為了紀念公元1681年噶丹澤旺率部擊潰森巴人的入侵而建.每年的藏歷4月15日,阿里地方數萬百姓都會匯聚于此,舉辦極為隆重的換旗儀式.這一天又被稱為”阿里聚眾之日”,是神山和附近塔欽鄉最為重要和熱鬧的一天.雙腿佛塔和大經旗所在的大草甸一帶,又稱為”色雄”,傳說就是佛祖和五百年羅漢曾經加持過的”五百羅漢聚盆”,這里海拔約為4750米.再走大約9公里后,就來到了轉山道上第一座寺廟----曲古寺.這一段山路一直在寬闊的峽谷底部穿行,地勢平坦.在非雨時節,越野車可以一直開刀寺廟所在的山腳下,但在雨季時,要涉過峽谷底部的幾條河流.曲古寺位于拉曲河西側的峭壁上,河上架有一座小橋.此寺是由瑜伽行者念欽所建,主供自生無量壽佛,傳說這座佛像曾數次開口說話.轉山道在曲古寺前的小橋處分作兩條,分別沿著拉曲河的東西兩岸而行,會合地點是止熱寺.西岸的路在有的地段須涉水,東側的路較好,但稍微繞遠.離開曲古寺后,山路開始逐漸往上,但坡度不大,止熱寺坐落于崗仁波齊峰北面,白龍河,仲龍曲和卓瑪拉曲等河流在此匯流.止熱寺可以住宿,20-25/人,”康師傅”碗面10元/碗,值班員房間里可以打熱水.招待所房間門前就是觸手可及的神山北壁.
第七天 巴嘎—塔欽 〖大金〗神山轉山 止熱寺-3KM-天葬臺-3KM-卓瑪拉山口-6KM-門曲河邊-8KM-露營點-2KM-祖楚寺-6KM-出口收費處-3KM-塔欽,共34公里:止熱寺往東,山路逐漸升高,至卓瑪拉山口8公里路程內,高度將抬升四級臺地近800米高度.爬上第一級臺地以后,沿著寬闊平坦的兩座山峰之間的鞍部左側,就來到了海拔5330米的第二級臺地腳下,這里就是所謂的”天葬臺”.
第八天 塔欽—巴嘎—扎達 宿:扎達縣招待所 參觀土林、古格王朝遺址。吐蕃王朝解體后,其末代王孫戰敗后逃往阿里,建立了古格王國。1630年,與古格同宗的西部臨族拉達克人發動了入侵戰爭,古格王朝就此滅亡。硝煙散盡后古格王國逐漸淪為一座廢墟。一個類似瑪雅文明消失的文明現象出現了。古格遺址,位于扎達縣約20公里的扎不讓區、象泉河南側土山上,此一大片地區均為土林地貌。土林殘照是案例地區非常著名的景觀,拍出的照片十分壯美。古格王朝遺址由吉德尼瑪袞建于吐蕃王朝末代,占地約18萬平方米。遺址內有寺廟、大殿、冬夏宮、佛塔、暗道、干尸洞、108座塔組成的塔墻、巧奪天工的精美壁畫。古格故城以東3千米處還有卡爾普遺址;古格故城西南30公里處有多香遺址;位于扎達縣城以北40公里處還有著名的東嘎、皮央遺址。塔欽至扎達全程土路、330公里,約需10小時。
第九天 扎達—巴噶 宿:巴噶 沿途風光。
第十天 巴噶—帕羊 宿:帕羊 沿途風光。
第十一天 帕羊—薩嘎 宿:薩嘎 沿途風光
第十二天 薩嘎—老定日 宿:老定日或帳篷 經佩古措湖,全程土沙路,車程310公里,行車約9小時。
第十三天 老定日—珠峰絨布寺—定日珠峰賓館 宿:珠峰賓館 沿途風光。全程200公里,約需9小時。 第十四天 定日珠峰賓館—日喀則 沿途風光。 宿:拉薩 全程280公里,約需11小時。
第十五天 日喀則—拉薩 宿:拉薩 全程280公里,二級黑色路面。
第十六天 拉薩送團 西藏之行結束。
說 明: 阿里是西藏乃至全國基礎設施最差、路況最壞的地區。去阿里旅游最好選在5—10月較好,其它月份基本上是冰天雪地車輛無法通行。而7—8月又是該地區的雨季,許多地方路況相對較差。拉薩至阿里走南線單程約1600公里,且只有越野車才能通行。該行程所經地區海拔高、日照強、晝夜溫差大,屬高寒地區,游客所帶衣物或帳篷、睡袋應有保暖功能。阿里雖圣潔,但還是不要飲未經燒煮的水。千萬不能感冒,沿途醫療設施滯后,以免可能引發的病癥危及生命。向往探險阿里的游客,出行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備齊本冊第15頁《旅藏小常識》中所提到的必備之物以保證旅行的成功。 提 示: 選擇該行程的游客應從自己戶口所在地辦好前往神山、圣湖、珠峰的邊境通行證。
服務標準: 用車:全程旅游車;由司機安排,無導游員隨團 住宿:全程自理 門票:自理 餐費:自理;由客人負責司機的用餐、豐儉均可、吃飽即行 保險:含旅游意外險。
注意事項: 高原缺氧--此次行程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均在 4000M 以上,最高處近 5500M ,在這樣的高度,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 60%--70% ,注意自身調節。 自然災害--此此次行程大部分地區為原始狀態,很少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而且高原天氣變幻莫測,隨時都有可能遇上強風、冰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諸如山洪爆發、山體滑坡、泥石流、河流改道等眾多的未知因素。 溫差--在高原地區,白天與夜晚的溫差可達十幾度,在白天,有可能是烈日當空,酷熱難擋,并且有極強的紫外線隨時都在摧殘你的皮膚,導致皮膚脫皮、灼痛等。但是一到了夜晚,卻又是咆哮的寒風、刺骨的低溫 疾病--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有不同,加上活動過程中每天大量的體力消耗、飲食衛生較差以及各種動植物引起的皮膚過敏、氣候與溫差的變幻無常等因素的影響都有可能引起各類疾病的發生。 體力不支--在活動中要多次翻越海拔 4000M 以上的高山,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引起體力不支。如:每天高強度的運動量、營養不能及時補充、無法得到好的睡眠、生病、意志崩潰等等。
備注說明: 1、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病患者請勿入團旅游。 2、由于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道路塌方等)造成團隊不能正常旅游,我社有權零時合理修改線路,如果因此而增加費用,請自理,如果有客人因為自身事務或身體原因無法游完既定的行程或需要另外租車提前或推后離開團隊,由此而增加的費用請自理,我社概不退還和賠償--------特種旅游是稍微有些風險的。 3、如有其它未盡事項,協商解決。
提醒注意: 一、出發前: 1、保持樂觀情緒,如有心理負擔會加重高原反應,延緩適應高原氣候。 2、身體準備:進藏區前睡眠和休息要充足,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不易進藏區。 3、隨身物品:高原海拔高,日照強烈,早晚溫差大,需要準備長袖衣褲、羊毛衫和夾克衫,同時帶好墨鏡、太陽帽、防曬霜、潤唇膏、感冒藥、腸胃藥、阿斯匹林、安定等藥品。 4、友情提示:足夠的膠卷、相機電池、現金、濕紙巾、個人衛生用品等。
二、旅途中: 1、多飲水、奶制品和牛羊肉可增強對高原氣候的適應能力。 2、初入高原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禁煙酒。不要奔跑和劇烈運動。飲食宜有節制,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3、藏區是一個特殊地區,團友們要和睦相處,要尊重當地民族習慣和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和信仰習慣。 4、請留下你的腳印外,什么也別留下,帶走泥土、回憶和美麗風光外,什么也別帶走。
三、證件提醒: 1、外賓請提前20天將護照和簽證復印件傳真給我社并注明職業,以便辦理入藏批準函。 2、內賓請帶好身份證,有15歲以下(含15歲)的小孩帶好戶口本;外賓帶好護照和居住證;臺胞帶好臺胞證。
四、提別提示 1、如因天氣、航班、道路等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行程變動,我社享有最終線路調整權; 2、在不改動行程中景點的前提下,旅行社對以上行程可作前后的調整,并享有最終解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