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乳山銀灘民風民俗簡介
|
威海海岸線1000多公里,居住在沿海一帶的漁民世世代代以海為伴,過去在生產條件極端落后的情況下,人們無力擺脫大自然的奴役,只好乞求于神靈,久而久之,形成了沿海漁民特有的一些習俗。
節日供神 古時漁民主要是敬龍王,海神娘娘,按一定的節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漁民到龍王廟,海神娘娘廟燒香叩拜,或到海邊擺供品,焚香紙,求神靈保佑一年太平。 漁民家家供財神,漁民每次出海都要燒香,這是為了讓神仙看到,他們認為上升的香煙能把他們心愿帶給天上的神仙,能保佑他們海上發財。
新船點睛 漁民把漁船看成自己的伙伴,是賴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漁民對它愛護備至,并賦予它靈性,過去的木制漁船每條船都做一對凸出來像大魚的眼睛。 新船造好后,漁民們都會敲鑼打鼓放鞭炮,船主親自為新船點睛,標志著一個新的生靈誕生了,眾人喊著大吉大利的號子,把披紅掛綠的新船,一步步從岸上移下海去。
春日祭網 春暖花開、漁民把整修了一個冬天的漁網抬到海邊,用谷草烤網驅邪氣。然后放鞭炮,燒香紙,喊著號子登上漁船,把網盤在倉里,烤漁網的習俗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 過去的漁網是棉線織成,為防止腐爛,用加熱的豬血浸透,涼干方可使用。漁網存放了一冬天后,有霉氣,異味,用谷草烤后,可除掉異味,便于魚蝦進網。
祭祀漁神 漁民首次出海拉網,當捕到魚之后,首先要練大魚蒸熟盛于盤中,在船頭奠酒焚香,祈禱龍王爺保佑海上發財。幾條船在一起捕黃花魚或魚的時候,誰的船先打上魚來,就放鞭炮、敲鑼鼓,并揀最大最好的魚供在船頭。
許愿還愿 漁船在海上遇到大風大浪大霧天氣,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漁民們想要獲得平安,每一次出行前會在船頭上燒香許愿。并在回岸后,到娘娘廟進香還愿。 由于漁業生產的危險性,漁民通常父子不同船,以支撐一個家庭。總之,許愿還愿已經成為漁民保佑平安的必要程序。
觀測龍風 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五這天,被漁民稱為“龍風日”。據說龍王這天要預知一年的風情,入夜后,漁民起床觀測天氣,風力,風向,卜測一年的天氣。 因為海上做業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塵,而是風。這種習俗與漁民長期觀測天氣的習慣有關,他們在龍風日這天掌握天氣變化的規律,預測天氣好壞。 |
→乳山銀灘主要民族節日介紹
|
除全國性的傳統節慶活動以外,煙臺還具有不少地方性的傳統或新潮節慶活動。 毓璜頂廟會 農歷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這天,來毓璜頂公園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京劇表演、大秧歌民間手工藝品和地方風味小吃等令人樂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會 農歷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開,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巔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會。屆時舞龍燈、耍獅子、地方戲劇表演、斗雞羊表演等紛紛登臺。山會可持續一周左右。 萊陽梨花節 萊陽盛產梨,舉世聞名,素有“梨鄉”之稱。四月的梨鄉,連阡接陌的梨花,如皚皚白雪,似渺渺輕煙,漫步于梨花叢中,徘徊于梨樹下,使人飄飄若仙。每年4月20日舉行的梨花節,請您觀賞這“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的梨鄉景色。 萊州月季花節 萊州是月季之鄉,每年5月25日為“萊州月季花節”。此時,正是月季盛開的季節,全市遍地萬紫千紅,絢麗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歡迎您光臨這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APEC盛會 APEC是亞太經合組織的英文全稱的縮寫,是中國政府參加的最重要的國際多邊經濟合作組織之一。1997年6月煙臺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國際貿易博覽會,迎來了亞太經合組織十八個成員及有關國際和地區的商流、物流、客流。1998年10月煙臺再次代表國家,承辦了第二屆亞太經合組織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該屆技術交流暨展覽會,是我國首次以中小企業為題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煙臺正以“新興的亞太商貿城”的嶄新姿態展現在世界面前。 |
→乳山銀灘民族風情指南
→乳山銀灘人文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