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zengcuoan):具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圣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 閩南原生態自然村。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后,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
信眾最多的應該是村口的福海宮與擁湖宮都侍奉閩南的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他們在此村有90%的信眾,這個特點與閩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樣。每到節日,這里總是熱鬧非凡。
在曾山上的太清宮,供奉著太上老君、 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
啟明寺以前是尼姑庵,解放前只有三個 比丘尼,她們經常到村里串門走動,村民都很熟悉。如今,佛教正在這里蓬勃發展著。基督教在該村至今留有遺跡。令人感動的圣媽崇拜
然而,曾厝垵最感動人的宗教遺跡是海邊的“圣媽宮”。如果你經常從環島路走過,你一定會對一座小型的宮廟產生好奇。是的,圣媽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標志性建筑了。
曾厝垵的老人說,圣媽的信仰來源于海邊的“漂客之塋”。圣媽宮里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許是婚姻不幸,或許是守望、盼望夢中的 南洋,也許是想去臺灣,也有可能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所以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討魚的漁民看見了她,就將她拖了回來,安葬在這個海邊的地方。
經過了不知多少歲月,這些無家可歸的外鄉人和本地人,就由閩南當地的好心人招魂、辦理殤事。他們由當時社會低層善良、無助的人晉級為至高無上的正神,成為苦難、草根階層的保護神,開始保佑一方凈土。每年的農歷八月初二是圣媽的節日,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戲班子唱戲長達一兩個月,戲唱完了還會有播放電影。 曾厝垵的福海宮,據白礁慈濟祖宮管委會出具的證明,始建于 明朝,是白礁慈濟宮的分靈宮,宮內祀奉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
它的多重文化、它的多種信仰,它的歷史多變,以及它的城鄉定位……總之,每當從它身旁路過時,都無法在腦海里快速地浮現出一個準確的詞匯來形容它:是農村,還是城區,抑或是城鄉結合部?似乎都不是。也許,這是一個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在某個時段的狀態,是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鄉村投影在這個時代的背影。也許在十年之后,它已經如同廈門其他片區一樣,找不到原本的鄉村氣息了。
曾厝垵片區已經被列入了改造范圍,在它被變成一個社區之前,就讓文字和圖片來記錄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