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秋博餅
眾人團聚玩“博餅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踞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于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于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街33~44號的后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這是象征古代四級科舉考試。[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考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古代皇帝點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才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源于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年多來臺灣也很盛行。[旅游聯盟2013-12-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轉自: 原創: ⊿若有差錯,請來函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