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硿洞民風民俗簡介
|
娶親 閩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情。男家的迎親隊抵達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門口一個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財氣),到婆家去重創業。接著新娘被背出家門,上車時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此時,新娘便要放聲慟哭。 到達男家后,新娘還要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之后才開始婚禮的各個程序。
客家涼帽 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涼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麥桿編成,斗笠的頂部縫著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掛著五寸來長的彩布,未婚的姑娘還要在垂布的兩端掛五顏六色的彩帶。彩帶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標志。涼帽除了有遮陽、防雨、防塵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婦女獨特的頭飾。
姑田游大龍 元宵佳節游大龍是連城縣姑田鎮的傳統文娛活動,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紙扎龍直徑70厘米,長600余米,由一百五十節組成,由600余名青壯年參舞,被譽為“天下第一龍”。
閩西木偶戲 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線操吊,木偶身長77厘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四肢能活動。分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凈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戲劇目達到幾百種之多。 |
→龍硿洞主要民族節日介紹
|
龍巖采茶燈舞:距今有150多年歷史。采茶燈舞以“采茶”和“撲蝶”為基調,配上輕松流暢的民間小調,輕歌曼舞,充滿歡快熱烈的氣氛,是福建民間舞蹈的一朵奇葩。閩西漢劇:具有獨特風格,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閩西木偶戲: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線操吊,木偶身長76.59厘米,頭約8.32厘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和四肢能活動,木偶戲劇目有幾百個。51年代,閩西木偶戲代表隊曾赴上海參加華東區地方戲曲會演,榮獲“特種藝術表演獎”。 |
→龍硿洞民族風情指南
→龍硿洞人文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