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諧音文化
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一般來說,諧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詞來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然而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除了字、詞諧音外,還有美術語言諧音、行動語言諧音和物體語言諧音等多種表現形式。[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這些諧音文化全都打上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民俗烙印,成為徽州民俗中的閃光點,使徽州民俗韻味頓增、魅力平添、美學價值更大。[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婚俗上的諧音文化 這種諧音文化貫穿于徽州婚俗的全過程:媒妁之親初定之后,男方要向女方派送提親禮金,古徽州的禮金數字一般送108元或128元,取“8”的諧音圖個“發”家之吉;新娘離開娘家時要行“過爐”儀式,即由家人背著從家中錫爐子里燒著艾葉的香氣中跨過再到祠堂上轎,“艾”、“錫”諧音“愛媳”,是一種祈愿和囑咐;新娘花轎進入男方祠堂后,要行“過袋”儀式,即地上兩只青布袋,新娘踩著青布袋而行,當新娘踩上前一只青布袋時,后邊一只青布袋便被兩名儐相掀起從新娘頭頂翻過,口中高喊“一袋(代)傳一袋(代),一袋(代)高一袋(代)”,如此周而復始直抵祠堂門口,這里的諧音文化則是一種美好的祝福;進入洞房后,要將新娘嫁妝中的男、女新鞋各一雙置放在床前,諧音“同鞋(行)到老”,因為在徽州方言中,“鞋”與“行”同音;鬧洞房時的“撒帳”儀式,依次撒向婚床帳幔的物什是紅棗、染紅殼的生花生、桂圓和生瓜子,諧音“早生貴子”,用的是物體語言的諧音,表達的是一種良好的祝愿。[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年俗上的諧音文化 在所謂“一夜分兩年”的除夕晚宴上,徽州人家年夜飯宴席上的魚一般是筷子點到為止并不下筷的,諧音寓意“年年有魚(余)”;除夕之夜孩童不慎砸壞了碗、碟,大人們非但不責怪,反倒要笑稱“碎(歲)碎(歲)平安”;大年初一大拜年,家家都會捧出一道由紅棗和板栗做成的“棗栗茶”,諧音祝福“早利”、“早早得利”。[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即對于青少年來說,這里邊則還有一層過一年大一歲“早立”成人的意思;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時間里,古徽州人家一般是不煎炒菜肴的,取的是諧音“忌吵”以求家和萬事興。[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商俗中的諧音文化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商俗中的諧音文化很有意思,比如:徽商店鋪全用小青瓦、白粉墻建筑,諧音寓意“清清白白做生意”、“筆筆賬目一清二白”;徽商人家的茶幾上,大多擺設石榴果盤或瓷器石榴工藝品,諧音寓意好客的徽商對于客人“實實在在的挽留”之情;徽商在各地從事著諸多門類的生意,惟獨不會從事的生意就是茴香,這是徽商商俗中的禁忌諧音,茴香——回鄉,飽受商旅之累、思鄉之苦的徽商不愿觸物思鄉情影響商務,同時,葉落歸根、回報鄉梓是徽商恪守的美德,誰也不肯把“回鄉”之美賣掉。[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宅俗中的諧音文化 徽州人家廳堂案幾上,東邊必置瓷器大花瓶,西邊必擺帶座明鏡,所謂“東瓶(平)西鏡(靜)”,諧音祈求家中平靜;建新房時的上梁儀式,先要祭梁,即由匠人用斧刃雞頸,瀝雞血祭梁,然后將雞往上一拋,念道:“金雞落地,大吉大利”,用的是“雞(吉)”的諧音;正梁入榫安裝時,必須用一對八角木槌敲打,而不能用鐵斧,取的是“八(發)”諧音,以求發家致富;上梁畢,一人站在高高的屋架上向上面歡慶的人群拋撒饅頭等,行動語言諧音“高發”,以求發家致富的優質高效。[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畫俗中的諧音文化 這種使用美術語言的諧音文化大量表現在徽州磚雕、木雕、石雕、竹雕、新安古畫和徽墨墨模上,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比如:石獅底座上“萬”字型花邊、柿子樹與玉如意圖案組合,諧音成“萬事如意”;古民居花門木雕上蝙蝠與海浪圖案組合,諧音成“福如東海”;新安古畫中兩只柿子、一束月季花、一支玉如意的圖案組合,諧音“四季如意”;徽墨墨模上一棵翠柏、枝棲八只鳥和一塊柏旁石頭的圖案組合,諧音“一百作十”,紀念胡開文老店誕生180周年。[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食俗中的諧音文化 除了前邊例舉過的棗栗茶、茴香、石榴外,徽州食俗中的諧音文化還有:臭鱖魚(求貴余),求得富貴有余;徽州湯團(團團圓圓);徽州發糕(興旺發達、步步高升)等。[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一般來說,諧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詞來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然而徽州民俗中的諧音文化除了字、詞諧音外,還有美術語言諧音、行動語言諧音和物體語言諧音等多種表現形式。[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這些諧音文化全都打上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民俗烙印,成為徽州民俗中的閃光點,使徽州民俗韻味頓增、魅力平添、美學價值更大。[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徽州婚俗上的諧音文化 這種諧音文化貫穿于徽州婚俗的全過程:媒妁之親初定之后,男方要向女方派送提親禮金,古徽州的禮金數字一般送108元或128元,取“8”的諧音圖個“發”家之吉;新娘離開娘家時要行“過爐”儀式,即由家人背著從家中錫爐子里燒著艾葉的香氣中跨過再到祠堂上轎,“艾”、“錫”諧音“愛媳”,是一種祈愿和囑咐;新娘花轎進入男方祠堂后,要行“過袋”儀式,即地上兩只青布袋,新娘踩著青布袋而行,當新娘踩上前一只青布袋時,后邊一只青布袋便被兩名儐相掀起從新娘頭頂翻過,口中高喊“一袋(代)傳一袋(代),一袋(代)高一袋(代)”,如此周而復始直抵祠堂門口,這里的諧音文化則是一種美好的祝福;進入洞房后,要將新娘嫁妝中的男、女新鞋各一雙置放在床前,諧音“同鞋(行)到老”,因為在徽州方言中,“鞋”與“行”同音;鬧洞房時的“撒帳”儀式,依次撒向婚床帳幔的物什是紅棗、染紅殼的生花生、桂圓和生瓜子,諧音“早生貴子”,用的是物體語言的諧音,表達的是一種良好的祝愿。[旅游聯盟2017/3/2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