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山青原山位于青原區河東鎮東,是集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和風景秀美于一身的江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被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贊為“山川第一江西景”。
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余處,噴雪、虎跑、珍珠、水三疊等飛瀑流泉,并瀉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華蓋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繪。
青原山成為佛教勝地,起始于唐代。唐開元二年(714年),行思禪師受佛教南宗曹溪派六祖慧能委派,從韶州南華寺來到青原山開辟佛堂,廣聚僧徒,弘揚頓悟禪法。把佛教從少數人學問修行引入更多人的道德修行,有力地推進了佛教的普及,尊為禪宗七祖。行思在青原山凈居寺弘法28年,青原山也由此成為頓悟學派的傳承地,江南的佛教圣地。最繁盛的時候,有數千名僧徒聚集其間,行參禮,做法事。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七祖圓寂,其弟子湖南衡山的希遷和尚、浙江天臺的韶國師、山西五臺山的釋欽禪師,各自開辟禪宗道場,創立了“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三派,人稱“禪宗青原派系”。經數百年傳承,“曹洞宗”已遍及東南,遠至日本。
青原山不僅是佛教圣地,而且還是廬陵文化的薈萃之處。千百年來,大批顯官儒士,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來青原山或講學授徒,或讀書礪志,或探奇訪古,或覽勝題詠。唐德宗時,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遇海風由廣東返回揚州,特地帶他的弟子前往青原山,瞻仰七祖真身。清代乾隆皇帝幾下江南,都曾下榻青原山凈居寺,并用漢滿兩種文字為凈居寺寫了匾額。青原會館(青原書院)是吉州著名的書院之一,也曾是全省乃至全國的著名理學講壇;留下了杜審言、顏真卿、蘇軾、黃庭堅、楊萬里、李綱、胡銓、周必大、文天祥、解縉、楊士奇、王守仁、鄒元標、羅洪先、徐霞客、方以智、施閏章等歷史文化名心的詩文墨寶,僅《青原山志》就收錄了500多篇。大書法家顏真卿手跡“祖關”石碑、文天祥書的“青原山”石匾、黃庭堅、李綱寫的“詩碑”,被譽為青原山的“墨跡四寶”。
 
青原山自古寺廟眾多,尤以凈居寺最負盛名,是全國重點保護的寺廟之一。吉安最早的書院青原書院(后改名陽明書院),也設在這里。現在山中有凈居寺、七祖塔、飛來塔、祖關、待月橋、迎風橋、龍潭、虎跑泉、試劍石等名勝古跡供人游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