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云南旅游景點網
麗江旅游景點網
旅游景點網
  金龍橋旅游線路本地結伴同游金龍橋自由人本地酒店本地租車本地票務本地導游伴游旅游企業(yè)本地紀念品
主頁 | 景區(qū)新聞 | 景區(qū)介紹 | 景點門票 | 四季風光 | 圖片欣賞 | 配套設施 | 交通地圖 | 四季天氣 | 民風民俗 | 特色美食 | 土特產品 | 旅游服務 | 旅游指南 | 你問我答
本地旅游手冊本地旅游局 | 景區(qū)管理局 | 周邊景點 | 游覽技巧 | 旅游陷阱 | 導游圖 | 旅途游記 | 自助自駕特種旅游攻略 | 購物指南 | 娛樂指南 | 云南景點論壇
本地旅游手冊
金龍橋旅游服務
旅游線路推薦·行程
各地旅行社推薦
各地導游員推薦
金龍橋網友互動
結伴同行
問題論壇
旅游論壇
金龍橋景區(qū)導游
出行寶典·指南
交通指南·地圖
風光圖片·圖庫
旅游服務
旅游技巧·經驗
旅游陷阱·提示
景區(qū)新聞
景區(qū)介紹
景區(qū)導游圖·詞
旅途游記·故事
自助自由人·自駕
主要景點
四季風光
周邊景點
配套設施·服務
購物指南·購
娛樂指南·玩
民風民俗
歷史傳說
美食小吃
土特產品
氣候及天氣預報
麗江旅游百寶箱〖當地〗
麗江旅游景區(qū)黃頁
麗江城市指南
麗江旅游地圖
麗江交通圖
麗江城市電子地圖
麗江天氣預報
麗江旅游局
麗江美食網
麗江旅游網


→金龍橋景區(qū)簡介 

金龍橋又名梓里江橋、梓里橋,號稱“金沙江上第一橋”,位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和古城區(qū)之間金沙江上,東連永勝,西接鶴麗,東距永勝城150余里,西距麗江城約80多里。建于清代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由提督蔣宗漢捐資建造,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橋梁。2006年被列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萬里長江只一橋
  金龍橋是萬里長江上架設較早,而保存至今的鐵索橋,曾有“萬里長江只一橋”的稱喻。
1.1 地理位置
  鐵索橋飛架高峽深谷,凌空垂懸于金沙江激流之上,猶如彩虹臥波,金龍騰空。橋西岸為巍峨險絕的高山,若刀劈斧削般的絕壁逼臨金江;橋東岸為梓里坡,山勢較緩。此橋自建成起訖20世紀50年代末麗華公路樹底橋建成通車之前,一直成為麗江東路驛道的必經咽喉,維系著江東永勝、華坪、寧蒗三縣至川西南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流。
1.2 橋體設計
  梓里金龍橋橋面單孔凈跨92.3米,引橋(含橋亭)麗江岸長24.2米,永勝岸長15.1米,全長為131.6米;橋寬為3.5米(木板面)。其主體結構是由18根手工鍛制的大鐵鏈懸系兩岸,其中16根為承重底鏈,上橫鋪木板,再直鋪行步木板、橫行釘木檔成為橋面。其余2根鐵鏈為兩側護欄,高出底鏈80厘米,以扁鋼條作等距支撐。鐵鏈兩端,分別拉設于東西橋亭的地面,再延伸壓入引橋石板下,纏繞錨固于引橋地下地龍石室內的石硫上。悻里金龍橋建成后,麗江東路驛道暢通,促進了馬幫運輸的發(fā)展,麗江與江東各地之間的經濟交流日漸頻繁。1985年,金龍橋被列為麗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歷史淵源
  光緒二年(1876年),清貴州提督蔣宗漢(1839年-1903年,字炳堂,鶴慶人,彝族)私人捐資10萬修建該橋,歷時5年,于清光緒6年(1880年)建成。
3 歷史意義
  橋的主體結構是由16根大鐵鏈懸系在兩岸,其中14根為承重底鏈,上鋪橫豎兩層木板,另2根鐵鏈為兩側護欄,每根鐵鏈由約500個鐵環(huán)扣聯(lián)而成,橋總長116米,凈跨90米,橋面寬3米。 用16股鐵索固定于兩岸巖壁上。距今己有120多年的歷史,是麗江市重要的古跡之一。據《新編麗江風物志》介紹,金龍橋是我國橋面最寬、鐵索最多的鐵鏈橋。同時,金龍橋也是金沙江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鐵鏈橋,處于“茶馬古道”的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4 重要的交通意義
  金龍橋地處梓里村委會。梓里村原為永勝子土司管轄,叫子里。后又劃歸麗江木土司,又更名梓里。地名同是一個音,但用了一個木傍的梓字,意為木土司管轄。
  金龍橋東連永勝,西接麗江鶴慶,是過去四川內陸通往麗江、西藏乃至印度、尼泊爾的交通要塞,在麗江茶馬古道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據統(tǒng)計,在茶馬古道活躍時期,每天從橋上走過的騾馬都在四五百匹以上,多時達千匹,麗江古城的生活用品,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這座古橋上運送。雍正《云南志》乃稱:"金沙渡有三,上渡在(永北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的梓里"。乾隆、光緒《麗江府志》以舊地名稱金龍橋為"古井里渡",并注"冬春用雙木槽,夏秋用溜筒"渡江。從這些歷史資料的記載說明,梓里為麗江永勝鶴慶三縣的三角地帶,滇、川、藏的交通咽喉,重要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5 歷史沿革
  關于金龍橋的歷史,差不多云南所有的史志上均有記載。明萬歷年《云南通志》上載:“上江橋,在州治西150里。”(疑光緒當前為藤篾橋)《永北直隸廳志》說:金龍橋"在郡治西150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為永郡通鶴慶、麗江要沖,計長28丈,寬9尺,系鐵索18股,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現(xiàn)授貴州提督鶴陽蔣宗漢炳堂捐資創(chuàng)修"。各個時期文人墨客關于金龍橋的文章詩賦更是多不勝數。《麗江文史資料》引唐代《笮橋贊》一詩來說明過梓里渡的險峻:"笮橋橫空,相引一繩。人綴其上,如猱之縛。轉貼如淵,如鳶之落。尋樟而上,如魚之躍。頃刻不成,隕無底壑。"因此,梓里渡又曾一度稱篾纜渡。關于建橋的歷史,更有一傳奇的記載。《新篡云南通志》引國史館傳中有一記載,頗為傳奇:"宗漢始居親喪時,回酋馬全保數過其家,強加以秩,宗漢陽許諾,夜間盜走官軍營,及金沙江,追口四合,宗漢窮急,無以渡,指江水誓曰:茍?zhí)煜辔幔掖婊钭跐h身,他日必滅此賊。忽一浮搓隨流至,因得渡脫去,其臣貴仕,及出資造梓里橋江上,利便行旅,人至今稱德云"。
  蔣宗漢修建金龍橋,是光緒二年(1876年)。貴州提督鶴陽蔣宗漢,為鶴慶辛屯鄉(xiāng)人。當年,蔣宗漢投資十萬,修建金龍橋。蔣宗漢修建金龍橋的動機,史籍上的記載頗為傳奇,想必屬于民間流傳。我們現(xiàn)在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蔣宗漢修橋的動機,肯定與當時人們過渡金沙江的艱難,兩岸物質交流的困難等諸多因素有關。但蔣宗漢修建金龍橋的時間為清光緒年間,當時朝廷腐敗動亂,而蔣宗漢修橋屬私人出資,工程巨大,共歷時五年,死工人48人,這不能不說明蔣氏建橋的決心。
  蔣宗漢建橋之時,交通十分困難。大橋所用鏈環(huán),只能在麗江城內加工,然后用牲口馱到江邊,再加工成鐵鏈。橋共有鏈18根,每根鏈500個環(huán),重約一噸。根據當時的條件,重一噸的鐵鏈,如何一根根拉在江上,并使之平衡,實屬奇跡。之后,金龍橋建成后七十年間,仍然是金沙江上游唯一的大橋,更堪稱奇。根據史料記載,蔣宗漢修建金龍橋,有一定的偶然性,說蔣宗漢修橋是他曾在江邊受阻,發(fā)誓而修。但修橋本身,也反映了兩岸群眾和麗江發(fā)展的需要。如果不是金龍橋對兩岸的交流帶來便利,就自己的恩怨而言,蔣宗漢的決心不會堅持到五年之久。
  金龍橋修建好以后,梓里不僅是麗江東境驛路交通的咽喉,也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這里曾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毀橋、護橋的重大歷史劇。在過去,麗江每逢有戰(zhàn)事,都要派重兵來金龍橋把守。據載,臨到戰(zhàn)事將起,"每恃長江為要,此橋之旋修旋拆者非止一次"。1926年,維西鎮(zhèn)守副使、麗江團練羅樹昌在永勝起兵反唐繼堯,兵敗退回,便恃此橋死守。
  據《麗江文史資料》里記載,1929年夏,滇軍軍長張汝驥、胡若愚在與龍云的軍閥混戰(zhàn)中敗退,張部潰走滇西,從鶴慶直奔金龍橋。龍云部盧漢率軍追擊,并命令鶴、麗兩縣速將梓里江橋炸毀以堵退路。鶴慶縣長怕兩軍在鶴慶交戰(zhàn),怏及縣內平民,便不予執(zhí)行。麗江方面,縣長接到電令后,馬上召集會商此事。麗江知名人士方貞元、王竹淇都康慨陳詞,說金龍橋為麗江交通要道,輸送城鄉(xiāng)物質的樞紐,一旦毀去,修復之日難料。此說得到和庚吉、周寇南等支持,終未毀橋,張部便渡橋退到永勝。其后,龍云部里應外合,擊退張部江防,盧漢的兵部也過了梓里江橋,一直北進,到四川境內活捉了張汝驥,押回麗江槍決。戰(zhàn)爭結束后,盧漢從鶴慶電召兩縣縣長并紳士會議,旨在查辦拒絕執(zhí)行毀橋人士。方貞元、王竹淇、和庚吉、周寇南等都在電文之上,要求到會。但諸君臨危不懼,各帶隨從前往鶴慶赴會,更還有攜帶入殮衣物前往者,大有誓死如歸之氣。諸君到會后,當面向盧漢陳述金龍橋之重要,護橋為人心所向。盧漢聽后,不愿為此事犯眾,諸公才得于安然回麗江。此次諸君之行,成為保金龍橋的一段佳話,在麗江地區(qū)廣為流傳。
  一波未平,金龍橋的風波再起。此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節(jié)。中午時分,江中突然起了惡風,金龍橋身擺動不止,十八根鐵索斷了十六根,僅剩西側上下兩股。后由省府補助,收取過渡費,募捐功德等方法重新修橋。時任麗江建設局長的賴耀彩(馬幫出身)親自跑資金,親自到現(xiàn)場督促施工,于民國二十五年開工,二十六年竣工,同年進行了踩橋典禮。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前,國民黨二路軍總司令部布置滇西各縣嚴加防守,永勝縣長、滇軍上校徐建佛招安地方武裝,于沿江上下三百里重點堵防。后因紅軍覺得從金龍橋經過,有腹背受敵的危險,才另辟路線北上… …諸多事實說明,金龍古橋在麗江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它重要的文史價值也不言自明。
  金龍橋作為麗江重要的歷史文物,近年來倍受國內外人士的關注。2000年,麗江七星國際越挑戰(zhàn)賽的隊員曾徒步跑過金龍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人們來金龍橋上,仰望麗江茶馬古道歷史的滄桑。到金龍橋的人,除了欣賞古橋建筑的藝術美以外,人們看重的,還有讓人揮之不去的“茶馬古道”的歷史 。


景區(qū)榮譽:景區(qū)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江上第一橋|萬里長江只一橋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qū)門票元/人,  詳細..
金龍橋風光圖片
管理電話:
投訴電話:
金龍橋景點介紹金龍橋
點擊打開此景點詳細介紹束河古鎮(zhèn)青龍點擊打開此景點詳細介紹束河古鎮(zhèn)四方
點擊打開此景點詳細介紹束河古鎮(zhèn)西山
點擊打開此景點詳細介紹束河古鎮(zhèn)石蓮
金龍橋所有景點>>
金龍橋最新留言信息>>
 我有金龍橋旅游問題咨詢: 匿名 公開
如何留言及操作說明?
我上個月去漂的遇龍河,從金龍橋到舊縣,沿途風景太美麗了,過堤壩時  2009/4/9
金龍橋旅游小貼士
 金龍橋旅游    城市攻略 地圖 交通 美食 自由人 搜索 論壇
 

本地指南麗江美食小吃 麗江租車 麗江火車 金龍橋賓館酒店 麗江旅游咨訊 麗江旅游網 云南旅游網 麗江天氣 云南天氣
圖行本地:金龍橋導游詞.圖 麗江地圖 云南地圖 麗江旅游地圖 麗江交通地圖 云南旅游地圖 云南交通地圖
常用信息世界時間 萬年黃歷  匯率  歐洲火車票   云南旅游局及常用電話 出行參考 旅游新聞 導游圖打印

  門票查詢 景點查詢 導游自選 尋找旅伴 旅游求助 機票查詢 天氣查詢 車次查詢
版權歸金龍橋景區(qū)管理方  旅游聯(lián)盟金龍橋旅游子網 © 2019/10/26
金龍橋景區(qū)管理電話:     金龍橋景區(qū)投訴電話:
景區(qū)所在地云南·麗江·     網址:www.sportsemperor.com/spot/jq/5564/  官方網站:
免責申明:本站作為旅游行業(yè)的網絡服務提供商,旨為旅游行業(yè)提供平臺服務,網站信息來自于網友或網店經營者上傳,若有侵權請來電凍結,詳見本站法律申明會員服務協(xié)議聯(lián)系我們  旅游局、景區(qū)申請管理此網>> 《申請表下載》
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片无码,日韩三级一区二区欧美乱伦,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在线网址亚洲精品你懂的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a级在线免费 | 日本在线a亚洲v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观看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