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朝觀會 正月初九據說是玉皇的誕辰日,后世道觀皆于每年此日設醮祭祀。天水市玉泉觀是西北著名的道教勝地,現辟為玉泉觀公園。從正月初八晚上開始,市民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觀,觀前觀上,爆竹喧天,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到零點時,人流幾乎水泄不通,鐘磬聲、鼓樂聲、歡笑聲相融相和。龐大的朝觀群流光溢彩,人流迤邐半山,游樂盛況空前。夜半之后,人流漸歇。初九廟會日,遠遠近近的人們扶老攜幼,三五成群云集玉泉觀,掀起“朝觀”的又一高潮。觀前美食香氣誘人,各種商品琳瑯滿目,雜耍娛樂使人目不暇接。這時,朝山會上身著古裝的夾板隊踏步而來,旗幡飛揚中夾板聲聲,使廟會氣氛達到頂峰。打夾板本是天水祭神古樂的延續。到清嘉慶年間,因為祭羅玉河水神,向天許愿,朝山會才于每年正月初九確定下來,且規模越來越大。天水朝山會所用的夾板約有一尺五寸長,在打夾板的過程中附有旋轉的舞技,鏗鏘有力的夾板聲中諧伴鼓、鈸、鑼、簫、嗩吶等民間器樂,給人以粗獷肅穆之感。一時間,秦風秦韻引得古城萬人空巷,組成一幅既有傳統民間文化特色,又有現代生活氣息的人間游樂圖。 伏羲廟燈會 清道光七年(1827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夜在天水伏羲廟創辦。從此,嚴肅的祭祀和活潑的文化活動結合,使“玩燈”成為伏羲祭典的一項重要內容。且燈會很快又和燈謎結合,每逢燈會時于伏羲廟庭院古柏間拉繩,懸掛各種謎語,供朝廟的民眾射猜,中者有獎。無論是普通市民還是官僚士紳,都喜聞樂見。清進士任其昌、蘇統武、劉永亨等都曾親自創作燈謎。天水的花燈、燈謎名聲遠揚,是和一年一度的文廟、伏羲廟燈會分不開的。 上元會 上元會是組織祭祀伏羲的民間組織。相傳成立于明代,由伏羲城的紳民組成。清、民國沿襲,由于官府不再主持祭祀,上元會遂成為祭祀的總代理。1949年后自行解散。1988年6月26日恢復伏羲祭典的重組,除負責廟會祀典之外,為恢復伏羲廟的文物也做了許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