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位于昆明市區內的圓通街,與昆明動物園毗連,是現在昆明市內最大的寺院,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一帶都享有盛名。
從唐時南昭國在此建“補陀羅寺”算起,圓通寺已由1200多年的建寺歷史。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詔在滇池北岸筑拓東城,同時也建起了一批具有南詔佛教特色的寺院,建于拓東城東北郊螺峰山山崖下的補陀羅寺就是其中之一,而補陀羅寺即為圓通寺的前身。“補陀羅”是梵文potalaka的譯音,亦有譯作“布達拉”,或“普陀”的,意譯是“開著小白花的光明山”,為觀音道場。“圓通”是觀音三十二名號之一,觀音又稱為“圓通大士”。
圓通寺以造園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魚、白橋、紅亭、朱殿、彩廊交相輝映,景色如畫。寺宇坐北朝南,富麗堂皇,由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和藏傳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組成,以大 乘佛教為主。
整個寺院以圓通寶殿為中心,前有一池,兩側設抄手回廊繞池接通對廳,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獨特風格。殿內供奉有清光緒年間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兩根高達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條彩龍,四壁還塑有五百羅漢像,均堪稱中國佛寺中的上乘之作。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髯翁,晚年曾在此地德咒蛟臺算懸掛為生。
圓通寺有高大壯觀的圓通勝景坊、圓通寶殿、八角亭,有我國內地目前獨一無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銅佛殿。殿內泰王國佛教界贈送的銅制釋迦牟尼趺坐像(高3.5米,重4噸),與圓通寶殿的釋迦牟尼塑像,形態各異,顯示了佛教兩大部派間的差異,令人大開眼界。
圓通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佛教協會都設在這里。1998年被公布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