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于臨沂市蘭山區沂蒙路219號,為古典宮廷式建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
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該館于1981年破土動工,1989年竣工正式對外開放。
銀雀山漢墓以漢墓為主,兼有戰因至唐、宋、明、清歷代墓葬的古墓群。墓群于1964年發現。1972年4月,在銀雀山上清理挖掘2座西漢前期古墓,定為銀雀山1號、2號墓。墓址皆開鑿在巖石上,為長方形豎穴,均為本槨一棺。槨內有隔板,一側放棺,一側為邊箱。邊箱內放置隨葬器物共95件。1號墓出土簡4942枚,大多數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等兵書,還有《管子》、《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以及《相狗經》、《曹氏陰陽》、《風角占》、《災異占》等殘簡。《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的同時發現,釋解了千百年來關于兩書有無和真偽的懸而未決的疑問,使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研究前進了一大步,系建國以來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二號墓共出土竹簡32枚,系《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它可以訂正千年沿襲之誤,對研究古代歷法具有重大價值。此次考古發現被列為“新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1976年5月,在金雀山又發掘西漢墓1座,定為金雀山9號墓。墓亦為長方形井穴,本槨一棺,棺內有骨架一具,棺蓋及四周裹以麻布,兩端各繞三匝麻繩,有一帛畫平展于麻布之上。帛畫長200厘米,寬42厘米。以紅色細線勾勒,平涂色彩,有紅、藍、白、黑等。畫面內容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主要描繪墓主人的生活情景。畫中畫云空和日月之下,帷幕中墓主人及親屬、賓客、仆人等起局面、樂舞、迎送賓客、紡織等情景。這是繼湖南馬王堆出土的唯一西漢帛畫。它不僅是珍貴的藝術珍品,而且對研究古代的喪葬制度、神話傳說和宗教的思想也具有重要意義。1977年12月,該墓群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