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七月半”
小時候曾聽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人因事不遂心,想跳河自殺,但到了河邊轉念一想:正月春(節)、二月軍(坡)、三月清明、四月初八(祭祖日)、五月端陽、六月灶公、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陽、十月祭谷、十一月冬至、十二月除夕,月月有節期,月月有酒喝,死了可惜,于是放棄了輕生念頭活了下來。[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這個故事反映了那個溫飽不著的時代,人們活著的理由就是為了吃,同時它又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們海南民間節日豐富多彩。[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時下是農歷七月,剛過了“七月半”,但了解“七月半”的人不多。[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海南人對七月忌諱較多,不論是喜事還是哀事都不能在這個月內舉行儀式,理由是這個月鬼門大開,孤魂野鬼當道,容易碰上。[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七月半”是鬼節,是人們對孤魂野鬼施舍救助的節日。[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野鬼無家可歸,逢年過節無人慰勞,他們只好到處流浪乞討,無食無衣,有時只能去偷去搶那些有名有份而又有子孫后人供奉的正鬼的財物,因此人們認為要維護陰間的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的陰間社會,就要給這些孤魂野鬼基本生活保障,于是,形成了做“七月半”鬼節的習俗,即在農歷七月上中旬(十五日前)的某一天(各地做“七月半”的時間不一),每家每戶都舉行一些祭祀活動,為孤魂野鬼擺酒席,贈紙錢,獻布匹(五色彩紙,叫郎紙),放天燈(送鬼上天,送走瘟神),送水燈(送水鬼出洋)等等,這樣,野鬼們生活有了著落,精神得到撫慰,就不會犯上作亂,人間社會才能太平、祥和、歡樂。[旅游聯盟2017/6/16提供:旅游資源大全,免費旅游交易平臺,旅游社區,旅游軟件,www.sportsemperor.com] 『轉自: 原創: ⊿若有差錯,請來函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