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溝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距成都市76公里,位于崇州市西北,景區主要由九龍溝水石景片、大西山原始森林景片和古寺三部分組成,自古就有“清涼大世界,天然大氧吧”的美譽,盛夏季節,山門外溫差10度以上,門外熱氣逼人,門內一片清涼世界。
光嚴禪院原名常樂寺,俗稱古寺,始建于隋,唐懿宗甲申年(864年)善思和尚重建。明清兩代,古寺深受皇家恩寵。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是個和尚,法名“法仁”,曾云游西藏、印度,后輾轉到古寺當了主持。蜀獻王朱椿知悉后,奏稟明太祖敕賜法仁徽號為“悟空”。悟空禪師圓寂后,其肉身不壞,安放于悟空寶塔之中,肉身歷經60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朱元璋非常敬佩這位削發為僧的幺叔,專為古寺親題“純正不曲”四字。明成祖登基后,傳說建文帝朱允文曾避難其中,明成祖敕賜古寺“光嚴禪院”,并賜古寺半副鑾駕、兩口皇鍋,以及龍鳳旗、琉璃瓦、《洪武南藏》佛經一部和印度梵文貝葉經《華嚴經》一部。《洪武南藏》系朱元璋洪武年間敕令所刻之佛門典籍,卷帙浩繁,共7000多卷,刻成后只印了兩部,一部存當時的國家藏書秘閣(永樂六年毀于火災),一部御賜古寺,藏于藏經樓。該藏經是全國現存唯一孤本,堪稱曠世絕版,為鎮寺之寶。清康熙帝又為古寺親筆題寫“光嚴禪院”匾額,至今仍懸寺門。盛時古寺僧眾達三千余人,時稱“十方叢林”,“古寺西川第一天,神今廟古萬般全”正是古寺的歷史詩贊。
街子古鎮位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鳳棲山下,與青城后山連接,依山傍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被譽為“一瓢詩人”的唐代著名詩人唐求的故里。它既得山靈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剎光嚴禪院為中心的32座寺廟等古跡,融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是個絕對值得一去的旅游勝地。街子古鎮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依然沿襲了低瓦檐、木門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鎮構成,但比起那些寬闊馬路一直修到家門口的古鎮來說,街子如麗江四方街般沿街兩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顯出了街子亙古未變的純樸和古雅。 街子古鎮,迷戀于古鎮的溫柔氣息,那是與鋼筋水泥的城市的剛硬截然相反的,由綠葉、花瓣、竹木、流水、人情味、閑逸和佛陀慈悲等等搭成的世外桃源。街子古鎮前望川西平原,后依青城山,得青城仙氣護體,背后遠山形如鳳,故名鳳棲山,與此毗鄰的是九龍溝,臥龍棲鳳,正應了“龍鳳呈祥”。西有天國山環護,回龍寺高踞其上。北有筆架山作屏障,七仙洞的清涼、燈盞窩的奇光,為古鎮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