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簡介 香港特別行政區位于廣東省南面、珠江口東側,南臨南中國海,北接廣東省深圳市,總面積為1070平方公里。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與離島四大部分。香港屬于典型的濱海丘陵地形,山嶺眾多,平地很少;大部分沿海平地,都是近百年填海造陸的結果。香港海岸線非常曲折,灣深港多。九龍與港島間的維多利亞港,地處臺灣海峽與南海的交匯處,遙望太平洋,是亞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 人口:香港的人口超過660萬 名稱由來:香港,意為“清香的海港”,大概與很早以前在島上制造檀香和香燭所散發出的香氣有關。 民族:華人占97%,大部分是廣東籍;外籍占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語言:英語、粵語及普通話 譽稱:東方之珠、動感之都 區花:紫荊花 歷史背景: 1842年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 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1896年 英國強迫清政府再訂條約,租借九龍半島界線街以北地區及附近島嶼,租期99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領。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國重新占領。 1984年 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7年 香港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活動節慶: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體現在眾多的節日之中。這為香港人帶來更多的熱鬧與歡樂,也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驚喜。中國的傳統節日熱鬧、喜慶、吉利,當然不能錯過;西方的節日新潮、 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興奮。 農歷新年 (農歷正月):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合家團圓、 拜訪親友等必不可少的內容; 香港的春節特色項目還有: 年宵花市:農歷新年前數天在多區舉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維多利亞公園年宵花市最熱鬧,出售桃花、 菊花、 水仙花等各種賀歲鮮花及其他商品。 花車巡游:大年初一,在市內舉行。每年的巡游表演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花車,以及顯示不同地區文化和風情的巡游隊伍,組合成多姿多采的大型表演,慶賀新一年繁榮豐盛。 煙花匯演:大年初二 ,在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海港兩岸和高層建筑臨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觀賞位置。 圣誕節 (12月25日) :圣誕節是香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高大建筑,提前個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繽紛的燈飾,各商店也換上圣誕裝飾,僅是這一風景,就引得不少游人贊嘆不已。此時的香港,展現出最輝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對香港的繁華有興趣,那么,最好的游覽時間一定是圣誕 最熱鬧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圣的平安夜彌撒,一些酒店和商場還有唱詩班獻唱圣誕歌,全港市民紛紛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濱花園長廊和臨近大街更是人潮涌動。 如果能在圣誕來香港,購物也是一大樂趣。這時各大商場都會實施大減價,可低至半價, 這已經成了香港的慣例,香港居民都會選擇這個時候購買圣誕禮物,為至愛送上濃濃的暖意。
澳門簡介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娘媽。根據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里,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澳門自1999年回歸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25.8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澳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在東經113’ 35’ 北緯22’ 14’, 與東北偏東的香港相約六十公里。 澳門地區由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總面積共25.8平方公里,其中澳門半島8.5平方公里、氹仔6.2平方公里、路環7.6平方公里、路填海區3.5平方公里。
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由兩條分別長2.5公里及4.5公里的澳氹大撟連接;氹仔和路環之間也有一條約2.2公里的路氹連貫公路相連。經澳門半島最北面的關閘可到達中國的珠海市和中山市;經位於路氹城的蓮花大撟可到達珠海的橫琴島。 目前,澳門人口約四十三萬六千八百人,其中大部份居民住在澳門半島,兩個離島人口較少。 澳門居民以華人為主占總人口的95%,葡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只占5%左右。 澳門氣候 澳門全年氣候溫和,平均氣溫約20℃(68oF),全年溫差變化在16℃(50oF)之間至25℃(77oF)之間;濕度較高,約75%至90%;全年降雨量約1,778毫米。 十月至十二月為澳門的秋季,是旅游的理想季節,氣候溫和,濕度低。冬季(一月至三月)雖較寒冷,但陽光普照;踏入四月,溫度逐漸上升;五月至九月,天氣炎熱,有時有臺風。當臺風接近澳門,懸掛八號風球時,兩座澳氹大撟、路氹公路會暫時封閉,往返港澳之間的船只和飛機航班會暫時取消。
夏季只需穿棉質輕便衣服或T恤;冬季天氣較冷,應備羊毛衣物及外套;春秋兩季晚間稍涼,宜穿毛線衫或夾克。 澳門經濟 澳門六十年代前,經濟十分弱小。自從七十年代初開始,澳門依靠工資低、地價廉,享有歐美市場的紡織品配額的優勢,吸引香港工業資本前來投資,逐漸形成以紡織、電子玩具、塑料花等為主的出口加工業,并進而同旅游娛樂業、建筑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一起,逐步成為澳門的四大經濟支柱。從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10多年中,澳門經濟以年均超過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是亞洲地區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199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達594億元(澳門元,下同),人均約18000美元。對外貿易總額326億元,其中進口額170億元,出口156億元。澳門政府1998年的財政收入107億元,財政支出106億元。外匯儲備196億元。目前旅游博彩業為澳門第一大產業,約占生產總值的42%。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澳門有商標法,正在考慮制訂專利法。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的原因,澳門與香港的經濟、文化聯系一直都十分緊密,澳門依賴香港,香港也利用澳門。改革開放以來,澳門與內地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由于回歸,澳門經濟的將越來越看好。目前在澳中資公司200多家,多分布在金融、建筑、旅游和貿易等行業。 澳門旅游 澳門是一個適宜徒步游覽的城市。地方雖小,卻充滿了萬花筒般的誘惑,因此難免會有意無意地脫離既定的游覽路線,然而,重回游覽路線并不是件難事。 徒步游覽的最佳出發點是澳門中心的廣場議事亭前地,旅游局就座落在這里。旅游局提供有關澳門旅游的小冊子,這些小冊子詳細介紹了徒步游覽路線途中可觀看的景點。 語言 中文和葡文是現行官方語言。居民日常溝通普遍使用廣州話,但許多居民也能聽懂普通話(國語)。英語在澳門也很通行,可在很多場合應用。 貨幣 澳門的官方貨幣單位是澳門幣(PATACA)。紙幣面額計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種;硬幣有1毫、2毫、5毫、1元、2元、5元和拾元七種。 在澳門售賣的貨品和所提供的服務收費一律以澳門幣計算,但也可使用港幣或其他流通貨幣。兌換率按市場浮動率厘定。1美元約兌換澳門幣8元。港幣100元約兌換澳門幣103元。 銀行、酒店或銀號均提供兌換外幣和旅游支票的服務,而且地點適中,十分方便。另外,澳門國際機場和葡京酒店內提供二十四小時兌換外幣服務。 本地或外地貨幣可自由進出境,數量不限。此外,信用卡也可以在澳門部份商店流通使用。 保安 澳門是治安良好之地,警察局及報案中心全日提供服務,市民可致電999報案;此外,亦設有兩條全日為旅客服務的緊急熱線,中國內地旅客可致電110,海外旅客可致電112 。
澳門城市 澳門半島、氹仔離島、路環離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