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座落在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距臺安縣城15公里,是一座由4間青磚草房組成的院落。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著名愛國將領。1901年出生,海城人。是東北大軍閥張作霖之子。1936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逼蔣抗日,提出“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走向全民抗戰奠定了基礎。少帥的童年就是在此渡過。
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占地600平方米,主體建筑是四間青磚瓦房,并有當年的水井和大棗樹等,紀念館門楣上,著名書法家沈延毅書寫的“張學良出生地”金字牌匾爍爍生輝。門的兩側,則是省楹聯協會主席尚文化題寫的一副楹聯———“良漢高懷同霽月,學卿雅量洽春風”。對聯橫著念也能成句,“學良漢卿高懷雅量,同霽月,洽春風”。
紀念館共設三個展室:第一展室是張學良親屬、舊部及縣內外各界人士的題詞;第二、三展室介紹張學良生平,有實物、照片。生平包括四個部分:少帥童年、艱辛業績、幽禁生活、桑梓深情。西室陳列了張學良生平業績的照片、實物以及有關張學良學術研究成果的若干資料,東室則是少帥親友、部屬及省內外各界名人為緬懷將軍而留下的墨跡。其中,張學良弟妹謝雪萍書寫的“振興故里,待大哥來”,最是情真意切,令人感懷。
張學良出生地紀念館于1990年6月6日落成。不僅主體建筑按舊居原貌修復,就連當年門前的水井和后院的老棗樹也都被妥善保護。1993年,紀念館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該館又晉升為國家A級旅游區。當地政府為了紀念張將軍的豐功偉績,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光大,計劃將紀念館擴大規模,并在臺安西平森林公園內建設少帥陵,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