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山位于開原市東南29公里處的松山堡境內,距鐵嶺43公里。屬省級森林公園。景取面積32平方公里。主峰高615米,具有石怪,山險,洞幽,泉深,林密,野曠等特點。為歷史上開原八景之一。
象牙山為遼北唯一火山巖地質公園。金朝時稱此山為松山,亦名“向陽山”,后因音轉為象牙山。清朝時為開原著名古八景之一——松山象笏。象牙山于1996年向社會開放。
象牙山景區風景優美,山上有藏經洞,臥佛,仙棚,古烽火臺等景觀,已載入《開原縣志》。這里還有優美傳說:傳說上古年間,八仙與南極仙翁經常到此山云游。林間樹下品茶,對棋,察看民情。見山下連年干旱,百姓饑寒,便將裝滿水的茶壺留下,潤萬物,渡蒼生。從此,清泉不斷,河水長流,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從而人們經常到山下壺泉,降香,供俸,拜泉飲水。以求消災解難,強身建體,益壽延年。這也是開原為什么水資源豐富的原因。順便提一下,趙本山反映農村題材的新作《馬大帥》主景就在象牙山,女主角小翠的家就在象牙山腳下,可見象牙山的景致不一般。
??? 象牙山海拔615米,山巖陡峭,奇峰壁立,高聳入云,山上蒼松翠柏,林海涌波。晴天朗日之時,從遠處望象牙山,如飄渺仙山;從象牙山望遠,則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山上有藏經洞、臥佛、仙棚、古烽火臺等景觀,至今仍不失為美景一處。
象牙山風景區面積為99平方公里,為長白山哈達嶺余脈,主峰高615.2米。此山在古生代前屬海相沉積,到中生代侏羅紀末期在強烈的火山斷陷作用下褶皺成山,上升為陸地。距今約六千五百萬年到一億四千萬年,第四系沉積與前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在剝蝕、斷層、斷陷活動的影響下,形成了怪石突兀狹窄如腸的奇特的地貌。象牙山天設地造許多奇觀異景,有怪石突兀的羊腸凳,石脊蜿蜒而上的長城棧道,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玉壺乾坤及對吻石,更有遼北唯一的夾扁石群。山上植被豐富,物種繁多。桑、柞、松、柳等古樹,榛、麻、梨、果應有盡有,享有人間花果山、世外桃源之美譽。
景區內分東、西2條旅游線路。有天梯、天衣一縫、沉天縫、會仙棚、度仙棚、聚仙棚、飛來石、將軍床、猴石、蝴蝶泉、嬋娟湖等,不僅曲徑通幽,怪石嶙峋,又有豐富的歷史積淀,如清代風格特色的“清詩屏”,唐朝李世民為躲蓋蘇文追殺的藏君洞,見證歷史煙火的烽火臺,佛家修建的萬象塔等,共計有景點40余處。一年一度的象牙山梨花節成為遼北重要的節日,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全象牙山莊占地面積為一萬平方米,為電視連續劇《馬大帥1》、《馬大帥2》、《馬大帥3》的拍攝主景地,隨著電視劇在全國的熱播,年接待游客達50萬人次。
藏君洞:洞長八米,深六米,具有鉆洞 和攀巖的雙重功能。
玉壺乾坤:又名“茶壺吊”,在一座山頂端有一長約95米,高二三十丈的山峰,形如茶壺,惟妙惟肖。
天然臥佛:一海拔455米的山體,遠望酷似釋迦牟尼佛祖,佛身長近千米,僅頭部約16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