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山系千山山脈,位于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的韭菜溝鎮、三家子鎮、石廟子鎮的交界處,距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109公里,距省會沈陽市198公里。
相傳,公元645年,唐王李世民率部東征行至此地,三軍將士因水土不服,多染疾病,士氣銳減。山上眾僧采集中草藥用山泉水煎服,將士疾病痊愈。唐王大悅,賜名“寶藥山”。
藥山景區占地50平方公里,由觀溝、大寺溝、石花頂、南天門四個景區組成,主峰石花頂海拔888.8米,風景資源豐富。
藥山因生產藥材聞名遐邇。據不完全統計藥山有各種中草藥材600余種。如人參、何首烏、卷柏、貫眾、細辛、天南星、龍膽草、黨參,山高粱遍布景區各個角落。藥山中草藥隨處可見,游覽路兩側路邊的中草藥可信手拈來,這在全國風景區也屬少有。景區內有空中游覽索道,全長1100延長米,中間無任何支撐,其自然落差最大處垂直高度為300米,堪稱國內各風景區游覽索道一絕。景區深處的潺潺溪水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游戲其中,悠閑自得,實屬罕見。
藥山人文景觀歷史悠久,始建于隋唐,興盛于明清,是集佛、道兩教于一山的宗教圣地。歷代興建的寺、觀、殿、宇有清華觀、遙望洞、三清殿、靈官殿、佛爺殿、寶林寺、朝陽寺、觀音閣、碧霞宮、龍王廟、關帝祠、唐塔等諸多古剎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樓閣參差,碑碣林立,雄偉壯觀。妙峰寺是臺灣釋了一和尚所建,其寺內玻璃鋼鎏金佛像,大殿水晶燈均為臺灣制造,在眾多寺廟中不為多見。寺內懸掛的日本仿唐風的乳頭鐘,目前在遼寧僅有兩口。天然石佛——普賢菩薩高30余米,這一天然石佛,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就連菩薩頭上戴的帽子和身披的斗蓬亦真切如實。更為奇特的是普賢菩薩的坐騎大象依偎在菩薩身后長近百米的整個一面山,大象的鼻子、眼睛、身軀清晰可見,高40余米,長近百米的整個一面山實在是神來之筆,巧奪天工。
藥山風景區內自然植被繁茂,降雨量充沛,經測定年平均降雨量為870毫米,水資源極為豐富。藥山風景名勝區為集山、水、林、藥、宗教于一身,顯現其神奇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