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荷花蕩是國家農業生態風景區,位于金湖縣歷史悠久的橫橋古鎮。總面積22.4平方公里。蕩內是鋪天蓋綠的萬畝荷田,蕩外是煙波浩淼的高郵湖,碧波粼粼,漁帆點點。為集荷藕生產、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家“AA級”風景區。宋代文豪蘇東坡曾偕妹夫秦少游、文友黃庭堅等在此登舟夜游,觀景賦詩,留下了“酒沽橫蕩橋頭月,茶煮青山廟后泉”的千古佳句。古鎮橫橋也由此得名。
荷藕,作為一種觀賞、食用水生植物,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全身是寶:藕、蓮蓬既是清香嫩脆的水果,也是美味佳肴;荷葉清香防腐,是食品包裝的“保鮮袋”,也是多道名菜的佐餐配料。尤其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歷來是眾多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和贊譽對象。
荷花蕩以其特有的人文背景,展現誘人的風姿。唐朝宰相魏征在這里的東至庵留下墨寶,新加坡佛界大法師曹常恒在此出家,宋代詩人蘇東坡中秋節行舟夜泊于此,把酒賞月,興致所遣,留下“橫蕩橋與青山廟”、“斬龍河”、“千年古剎西安寺”、“東至和尚直川”、“鳳凰墩”、“壇子精”、“雞鳴蕩”和“水滿賑州府”等故事。
景區大門是高大、典雅的牌樓,上面的“荷花蕩”三個大字是金湖籍在荷花蕩“西安寺”出家、現任新加坡佛教協會會長曹常恒大師親筆題寫的。荷花蕩的中心廣場即“荷花仙子”廣場,聳立著一尊漢白玉“荷花仙子”雕塑,兩旁是詠荷碑林,右邊的一條碑廊上,鐫刻的是由著名詩人趙愷先生撰稿,本縣書法家周思民先生題寫的《荷花蕩記》。文章歷數古蕩千年蒼桑,細說水鄉萬種風情,堪稱文情并茂,詩書雙絕;左邊則是本地一批文人墨客題寫的數十幅詠荷詩文墨寶,表達了水鄉兒女對自然風光的深情贊譽。
荷花蕩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有的生態自然風光和旅游資源優勢。蕩外有萬畝養殖水面和捕撈水域,蕩為整齊劃一的萬畝連片荷藕向世人詮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荷花蕩己建成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