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漢墓位于中國江蘇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漢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為兩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墓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漢墓分為南北二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厘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
南甬道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里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現在還不知道當時是如何打出精度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龜山漢墓是徐州已發掘的十幾座漢代王侯陵墓中規模最大、建筑最為精美的一座。漢墓工程規模巨大,設計精美巧妙,技術含量非常高,有些方面甚至就連現代科學也無法做到。整個漢墓雕鑿細致入微,氣勢雄偉,既有著漢王朝的雄渾厚重,又有著楚文化的浪漫恣肆,是漢朝工匠們智慧與心血的結晶,也是楚漢文化融合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