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古城長沙湘江兩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其山脈屬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為南岳七十二之一,稱為靈麓峰。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載:“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故名岳麓。據(jù)地質(zhì)學考證,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發(fā)展于新生代,距今三億余年。
岳麓山瀕臨湘江西岸,海撥300.8米,連巒疊峰數(shù)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亙長沙市區(qū)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蒼秀,廊殿樓閣依山畔石。憑欄遠眺,湘江如帶,桔洲浮碧江心,雙橋飛架東西,古城新廓盡在紫氣青煙之中。
岳麓山景區(qū)薈萃了湘楚文化的精華,名勝古跡眾多,集儒釋道為一體,革命圣跡遍布且植物資源豐富。白鶴泉、禹王碑、舍利塔、飛來石、自來鐘、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間;山中現(xiàn)有植物174科559屬977種,其中晉朝的羅漢松、唐代銀杏、宋時香樟、明清楓栗均系千年古樹,老干虬枝,蒼勁挺拔,高聳入云。座落在山中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為宋代四大書院之冠;古麓山寺號稱“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山頂有 道家的二十澗真虛福地云麓道宮;地處青楓峽的我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建于清乾隆57年,為風景絕佳之地,也是毛澤東同志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
岳麓山風景區(qū)已開放的景區(qū)有麓山景區(qū)、橘子洲頭景區(qū)。其中麓山景區(qū)系核心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岳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云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guī)劃開放的景區(qū)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
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于世,群巒疊翠,古木參天,濃蔭匝地,林壑幽美。山中植物達977種,其中,羅漢松為千年名木。銀杏、楓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蔥;山澗泉流終年不涸,頗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紅楓叢林盡染,紅桔滿掛枝頭,麓山更加艷麗。
岳麓山有許多革命先驅(qū)的墓葬。這些塋墓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莊嚴肅穆,黃興、蔡鍔墓則是其中最巍峨雄偉的兩座。這里又是許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毛澤東、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常來岳麓山聚會,留連于愛晚亭、清風峽等外,研討國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