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白石山旅游區(qū)位于廣西省貴溪桂平市境內(nèi),是中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集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資源于一體。
白石山座落于桂平市東南35公里的中國荔枝之鄉(xiāng)桂平麻垌鎮(zhèn)西北8公里處,海拔650米,是道家活動場所,有壽圣寺、三清觀、會仙巖等寺觀。宋代開始在山上修建寺觀,明代以后成為游覽勝地。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寫了《白石山游記》。山之東為獨秀峰,孤峰插天,西為蓮花蕊,又稱鵝頭峰,奇怪險陰,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壽圣寺、煉丹灶,不遠處還有飛鼠巖,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觀。
白石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以獨秀和蓮蕊兩大石峰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東為獨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絕壁,直指霄漢,海拔648.8米,相對高度500米;山之西為蓮蕊峰,殊為險絕,勢若游龍。山體景觀獨特,氣勢宏大,上山必經(jīng)之路一線天,寬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約300余級,仰頭上望只見悠悠白云。走出一線天,舉目峭壁又是云梯,70多級石磴,是在石壁上鑿出,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頂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無階級,透出風云數(shù)十層。
桂平白石山是中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道書稱“白石洞天”,名曰秀樂長真之天,在全國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白石山雙峰并立,直插云表。左邊孤峰如柱,名獨秀峰,右峰頂尖底圓,名蓮蕊峰,明代人楊大節(jié)寫的“白石洞天”四個大字鐫刻于千尋峭壁上。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登上白石絕頂,他在《游記》中對白石山大加贊賞。據(jù)《云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所載,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中的“第二十一洞天”,名曰“秀樂長真洞天”。
白石山旅游區(qū)是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白石洞天的所在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道教文化逾千年,集雄、奇、險、圣、野的特點和荔園于一體,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資源,是休閑度假的上佳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