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鎮位于蘇州城東25公里,有2000多年歷史,古稱甫里,唐代以后,因河道形狀像“甪”字,改現名。“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這是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費孝通對江蘇省蘇州市甪直鎮的高度評價和贊譽。甪直鎮作為神州水鄉古鎮的佼佼者,的確名不虛傳,特別是她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令人贊嘆不已。
甪直鎮是一座以羅漢塑像和商業古街為主的江南水鄉,鎮內河道縱橫,素有“五湖之廳”(澄湖,萬千湖,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和“六澤之沖”(吳淞江,清水江,南塘江,界浦江,東塘江,大直江)之稱。鎮里有一條2000多米的古街和近2000米的水鄉駁岸,沿岸還有不少雕刻著精美圖案的栓纜樁。
水多、橋多,是甪直鎮的一個特色。甪直的古橋之多,有“三步兩橋”之稱,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平頂橋,也有裝飾性很強的雙橋、左右相鄰的姊妹橋和方便鎮民的平橋,兩橋相連成直角的雙橋有5處。其中最古的橋和豐橋建于宋代,工藝精細,至今完好。很多有識之士都感慨的說,看了甪直,實際就等于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梁的博物館,其橋梁的密度,遠超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鎮上現有主街道9條,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崗石鋪 成,街坊臨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橋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業興旺,游客絡繹不絕。不論臨街的住宅,還是臨河的民房均為黛瓦粉墻、木門木窗、青磚翹脊,大多為明清時代的房子,墻壁上還帶有花紋。古鎮區有58條巷子,最深的巷子長達150米,里弄內的房屋有3進、5進、6進,最深的為7進。
鎮上有許多遺跡和古跡,如白蓮花寺,孫妃墓,吳王宮,保圣寺等。其中建于公元503年的保圣寺現存九尊唐塑羅漢,傳為唐朝塑圣楊惠之所作。塑像神態逼真,表現細膩,是難得的古代雕塑的傳世名作。文學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在鎮上的中學執教,據說他的許多名作就誕生在這里,而現在的葉圣陶紀念館、葉圣陶墓則為古鎮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
古銀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這不僅是甪直這個歷史文化名鎮古老的標志,而且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輝。目前鎮上有銀杏樹7棵,其中在保圣寺四周有4棵,最大的一棵據今已1300年樹齡,高度50米,樹身三位男子也圍不住,她雖歷經千年風霜,但仍能挺拔、健壯。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里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著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著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