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位于北京市海定區及朝陽區境內,分為海淀和朝陽兩段,全長9公里。是北京城區內最大的帶狀公園,集歷史遺跡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休閑游覽于一體,是北京奧運景觀重點工程之一。
元大都城的興建,選址在金中都城東北郊外,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礎。它的規劃設計繼承了我國歷代都城建設的優良傳統。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墻南移時,遺存城外,俗稱土城。土城西壁有肅清門遺址,舊有樓館廢墟,又有雙阜壁立,樹木蔥蘢,嗚禽四翔,富有郊野風光。明永樂年間,即有“薊門煙樹”之稱,為京師八景之一。其實,早在金中都時,已有“燕京八景”,“薊門煙樹”即是其一。明清以來,徒以“ 薊門煙樹”之虛名相傳,而城垣遺跡則日見殘毀。
元大都遺址作為北京城市文明發展的見證和實物遺存,對于北京市文化歷史的探源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于1957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古跡保護單位。為了真正保護好這段殘存的土城遺址,朝陽區園林局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規劃設計并籌建遺址公園。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建園并命名為“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綠化覆蓋率達73%,小月河將遺址公園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河南側為土城遺址保護區,北岸為綠化景點建設區。小月河為主體水景區。沿小月河還修建有五個木質游船碼頭和六座形態各異的跨河小橋,使兩岸不同風格的美景相互連接,巧妙融合。公園改造后建成元城新象、大都鼎盛、龍澤魚躍三個一級景區,六個二級景區分別為“雙都巡幸”、“四海賓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輝”、“水街華燈”、“角樓古韻”。其中“龍澤魚躍”景區濕地園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是城區內面積最大的人工濕地,種有千屈菜、睡蓮、菖蒲、蘆葦等水生植物,游人置身其中,可感受到郊野風光的自然情趣。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是北京城區內最大的帶狀公園,在建設過程中采取了多項便民措施,如修建市民休閑健身活動廣場,增添健身器械,道路鋪裝曲緩有度并有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此外,燈光、噴灌、監控設備一應俱全,而且公園內還修建有7個星級廁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