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長城文化文物旅游區位于具有“燕京門戶”之稱的北京市密云縣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00公里,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
古北口位于密云縣東北部地處燕山山脈,蟠龍、臥虎兩山南面的淺山丘陵區,地勢險要,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山陡路險,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古北口山奇水麗,古跡名勝眾多,是清帝王去東北祭祖、狩獵、巡視必經之處,曾設驛道建營城,康熙曾在這避暑,乾隆曾在這閱兵。
明朝洪武年間修長城時,初建古北口關井跨山建成,其城建筑于山頂之上,隨山勢升降,蜿蜒曲折,呈現為不規則的多角形,被比喻為鳥窩式。古北口城北,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 一輛車可通過的道路。金代曾于此處修建鐵門扼守,所以就叫“鐵門關”,也稱古北口關。清朝,在古北口河西村增設柳林營,建提督府,開辟御道,修行宮,置重兵駐守關口。
整個古北口長城旅游區包括臥虎山長城景區、蟠龍山長城景區、司馬臺長城景區、古北口古鎮景區、西溝黃金探險景區和萬壽行宮景區等。古北口長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敵樓密而形式各異。享譽中外的司馬臺長城,就是古北口長城中的一段,其驚、險、奇、特,被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為長城之最。
景區內除明代長城外,還有北京市最古老的北齊長城,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建于1025年的楊令公廟和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的三眼井,及充滿神奇傳說的楊七郎墳。1934年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為紀念古北口長城抗戰中犧牲的抗日將士而修建的“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等共大小30多處人文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