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錘峰森林公園是以磬錘峰為中心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處河北省北部,環抱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市區,與馳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和規模宏大的外八廟風景名勝鑲嵌相融,武烈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總面積4000余公頃。
磬錘峰森林公園奇峰異石交錯林立,形態萬千,較集中地展現了承德地區所特有的丹霞景觀。共分四個景區,即磬錘峰景區、夾墻溝景區、僧冠帽景區和雞冠山景區。
磬錘峰矗立于危崖之巔,其高,上可接藍天,能觀白云漂浮;其險,懸臨于絕壁,令人心膽生寒,可謂雄偉壯觀至極。據測,此石峰高達38.29米,連同基座通高60米,上部直徑15.04米,下部直徑10.7米,體積約6500立方米,重達1.6萬余噸,與西南非洲納米比亞“上帝的拇指”相比,還要勝其一籌。在石峰的半腰,有一株300余年輪的蒙桑,或稱“崖桑”,與之相依相伴。蒙桑賴石而生,石峰又因蒙桑而生趣。乾隆年間修建普樂寺時,特借磬錘峰陪襯成景。
公園屬低山丘陵區,在大地構造上屬于內蒙古臺背斜與燕山沉陷帶的過渡地帶。大約在7000萬年前全球性造山運動中,不同時代的地層隨著地殼的運動上升為陸地,形成低山丘陵的地質單元,經巖漿及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蝕作用,產生了千姿 百態的造型,再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自然形成各種奇峰、異石、巖洞、絕壁。構成了特殊的千巖競秀、異峰崢嶸的承德丹霞地貌景觀。磬錘峰從形成到現在大約已有300萬年,它挺拔俊俏擎天而立、直插云端,且上粗下細,很象洗衣用的棒槌,所以俗稱棒槌山。在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來到熱河,非常贊賞這座山峰。因它又象寺廟里的磬錘,因而賜名為“磬錘峰”。1993年林業部批準建立森林公園,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也緣此而得名。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處于暖溫帶向寒帶過渡地帶,屬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9°C,年平均降雨量556.7mm,無霜期128-168天。公園內土壤基巖有暗紫色、深灰色河礫巖花崗巖、片麻巖。土壤類型為棕壤、竭土、草甸土三大類。公園森林植被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木本植物45科83屬142種,其中喬木樹種77種,灌木55種,藤緣植物10種。野生動物和鳥類100多種。
現今的磬錘峰,與周圍的峰巒澗濮、寺廟園林,遙相呼應,遠近對景,巧妙融合,共同組成了一個遼闊的空間視廊,形成森林公園勝景,為承德增添著奇光異彩。登臨磬錘峰,有旅游路可通行,有磬錘峰索道可代步,也有盤山公路可驅車登臨。磬錘峰森林公園是承德市區山岳游的絕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