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縣),林州市處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干旱缺水。為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窮困,林縣人民從1960年2月開始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紅旗渠風景區(qū)1991年對外開放,由青年洞景區(qū)、紅旗渠紀念館(分水苑)和絡絲潭景區(qū)組成。青年洞景區(qū)位于風景如畫的太行山腰,修筑于峭壁之上,飄蕩于云崖之間,山渠交融,頗為壯觀。更有江澤民、李先念、郭沫若等領導題詞摩崖石刻點綴其間,為山增色。懸掛于山腰的紅旗渠,氣勢雄渾,宛如一部交響樂縈回耳際;堪稱“太行一絕”的一線天,幽靜深邃;橫跨兩山之間的步云橋,舉步驚鴻;下山滑道,輕松刺激;絕壁棧道,嘆為行止;青年洞中,游艇穿行,游人可盡情體驗“天河蕩舟”的感覺。 春季綠樹成蔭,秋季紅葉滿山,登高眺望,三省風光盡收眼底。游人可通過“領袖路”、“創(chuàng)業(yè)路”、“風光路”、“探險路”、“天河蕩舟”等五條旅游線路,來滿足不同的旅游興致。
紅旗渠紀念館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題寫?zhàn)^名,該館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序廳、干涸歷史、太行壯歌(上、下篇),今日紅旗渠,親切關懷和影視廳等展廳組成。陳列了修渠時的文物,布設了210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總展線長316米,影視廳全天滾動播放新聞紀實片《紅旗渠》,通過動靜結(jié)合,全面系統(tǒng)地反映了那段難忘歲月的英雄壯舉。
絡絲潭景區(qū)位于濁漳河天橋斷處,有獨特的峽谷風光,更有這神奇而美妙的傳說。河水從峽谷斷崖上飛瀉成瀑,如白馬玉龍,咆哮翻卷,墜入水深百米的絡絲潭。尤其是夏季多雨時節(jié),河水暴漲,跌落峽谷,聲若雷鳴,其勢狀如壺口瀑布,蔚為壯觀。峽谷之上架一鐵索古橋,連通冀豫兩省,天橋人行橋上,宛如九霄步云。側(cè)觀飛流狂濤,俯看深澗幽潭,彩虹飛掛,情趣無限。峽谷南側(cè),激流淘出天然石洞,鬼斧神工,深達百米,沿螺旋梯拾級而下,直達神龜洞,傳說神龜專此解救落水生靈。故有“看了絡絲潭,何須到江南”之說。
 
紅旗渠風景區(qū)成立十余年來,先后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景區(qū)開發(fā)與建設,使整個景區(qū)真正達到了天然育景麗質(zhì)與人工妝點勝跡兩種造景因素的完美結(jié)合。1996年9月被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解放軍總政治部聯(lián)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7月通過國家旅游局評定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點),9月被共青團河南省委命名為“省級青年文明號”,同時被安陽市評為文明示范窗口單位,同年12月被評為“省級愛國衛(wèi)生先進單位”。2003年元月通過《中國旅游報》評選,榮膺2002年度中國旅游知名品牌2004年1月22日,國務院發(fā)布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以紅旗渠風景區(qū)為龍頭的林慮山風景名勝區(qū)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