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寺又稱大佛寺,座落在天津薊縣城內,是一座享譽中外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始建于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至今已經有千余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中的代表作、國內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古時曾有“獨樂晨燈”列為漁陽八景之首,當今又以“獨樂晨光”入選津門十景 。獨樂寺已經被列入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名錄 。
獨樂寺占地面積為 16500平方米,由山門、觀音閣、韋馱亭、臥佛殿、三佛殿、乾隆行宮等建筑構成了規模壯觀的古代廟宇建筑群。山門、觀音閣為寺院主體建筑,寺院之內還建有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臨摹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歷代書法大家書法作品的壁碑二十八通。位于寺南300米的遼代白塔與獨樂寺同屬一個建筑群體。這座古塔不但造型別致,而且塔中有塔 。磚雕裝飾刻工精秀。建筑風格兼蘊了中國與印度兩國佛教文化的內涵,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白塔的東院建有薊縣地區僅存的道教建筑、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天仙宮。
魯班廟是獨樂寺景區內的又一處著名景點。相傳獨樂寺是魯班顯圣而建,古代薊州人為紀念這位建筑祖師在此建廟。這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供奉魯班的廟宇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古建筑——鼓樓 ,也是獨樂寺景區內的著名景點之一。鼓樓在歷史上曾有過六次重修 。現存之鼓樓為清道光十五年重修 。千余年來獨樂寺經歷了數十次地震及兵火劫難,至今仍巍然屹立,除了它獨特巧妙的建筑結構之外還與眾多有識之士的研究與保護分不開的。其中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對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獨樂寺的建筑藝術、獨樂寺的壁畫藝術、以及獨樂寺的雕塑藝術,三者堪稱中國民間藝術之瑰寶。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文物局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多次撥巨款對獨樂寺進行修繕,由著名天津泥人張彩塑藝人——張明山的第三代傳人對十一面觀音等塑像進行了精心的修復 ,使“ 國寶 ”再現了原有的風采。獨樂寺以其極高的建筑、宗教、歷史、美學等科學研究價值,使中外專家贊嘆不已,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更是絡繹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