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山紅螺寺景區位于懷柔區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現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凈土佛國”。
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于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美的畫卷。
紅螺山屬燕山余脈,山勢巍峨雄武,南襟華北平原京北腹地,在歷史上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紅螺山一山雙峰,比肩聳立,西峰海拔812.9米,東峰海拔811.9米,紅螺雙峰兩翼舒展,引帶群山,遠遠望去,酷似一只大鵬鳥,護衛著古剎寺院。 沿紅螺山萬米的登山步道登臨山頂,放眼四望,山原湖澤,氣象萬千。北眺燕山,白巖青壑,層巒如煙,蒼茫遼闊,極目幽暝;萬里長城猶如九首游龍,蜿蜒隱現,穿梭于峰壑之間,密云水庫、青龍峽、雁棲湖、懷柔水庫、紅螺湖盡收眼底。
雄偉的紅螺山是紅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紅螺寺周圍形成了一個冬暖夏涼、空氣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冬季,寒冷的西北風被紅螺山擋住,氣候溫和,因此,許多極難在北方存活的南方熱帶珍花異樹,卻能紅螺寺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夏季,潮濕的東南風吹來,在紅螺山前順坡升高,與高空的冷空氣交鋒后極易形成峰面雨,常常是山外熱風朗日,寺院周圍卻是細雨陣陣。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這里始終雨量充沛,潮濕溫潤,有利于各種植物的生長。獨特的地貌,充足的雨量,造就了這里樹林豐茂,層林疊翠、古松柏參天蔽日,動植物種類繁多,林中許多鳥類和多種野生小動物隨處可見的生態環境。
紅螺寺景區已形成紅螺寺、觀音寺、五百羅漢園三個佛教文化區和紅螺山、青龍山兩個觀景區,具有“春看花、夏避暑、秋觀葉、冬賞歲寒三友”的觀光特色。
 
紅螺寺始建于東晉,擴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紅螺寺為十方常住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千年來一直是佛教圣地,寺院內歷屆主持多有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云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大師主持紅螺寺,創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光緒年間,印光僧人來紅螺寺修學凈土法門,后去普陀創建凈土道場,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