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圣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主要景點,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態景觀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學研究、觀光旅游、科普科考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
雞足山雄峙于云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總面積2822公頃,主峰海拔3248米,因山勢“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奇山40,險峰13,巖壁34,幽洞45,溪泉100余;有高等植物80多科500余種;有莽莽原始森林、名木古樹、奇花異草;有珍禽異獸數十種。古人用一鳥、二茶、三龍、四觀、五杉、六珍、七獸、八景來概括雞足山的自然美景。
?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云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
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淀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圣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啟超、袁嘉谷、趙藩、趙樸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