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位于市中心(大市口)東北4.5公里的長江之中,系“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山高71米,占地570畝,為浩瀚長江下游中惟獨可供游人觀光探幽的綠色島嶼。因其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故被人譽為“中流砥柱”。遠望焦山,宛如碧玉浮江,立于江心,氣勢磅礴,林木蔥郁,環境優美,似人間仙島浮于水面,悠遠、飄渺。1400多年前梁武帝曾登此山,一覽長江雄姿,贊之為“天下第一江山”。
焦山原名樵山,東漢末年,陜中高士焦光隱居于此,漢獻帝三下詔書而不出,后宋徽宗賞焦光之人品與出世之心乃賜山名為焦山。焦山景區內人文景觀豐富,名勝古跡眾多。遍布的摩崖石刻更是于世皆知,碑林墨寶之多,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堪稱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稱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碑為稀世之寶,筆法之妙被譽為“書家冠冕”。眾多的書法名品匯集于一山,實不多見,故而焦山又有“書法山”之稱。
焦山寺院林立,定慧寺、別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個庵寺隱匿于蒼翠之間,眾寺廟建筑皆掩映于老樹蔥籠之中,與金山相對,素有“焦山山裹寺以,金山寺裹山”的說法。定慧寺又名普濟寺、焦山寺,始建于東漢末年,距今已1700余年。康熙帝南巡時,為之改名“定慧寺”。寺院山門莊嚴典雅,古色古香,門前有一對明代的石獅鎮守,門楣上懸有“焦山定慧寺”匾額,照壁上“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顯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寺內大雄寶殿,氣魄不凡,殿宇金碧輝煌,佛像栩栩如生。不論在寺院建構上,還是佛像雕刻上——定慧寺都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同時,其他寺院相對于定慧寺而言也是各有千秋,特色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