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國版《綿陽縣志》載:“圣水寺:治西十五里。建自前明,雍正時重修”。寺廟位于山前平壩,解放后改建為小學。 新建的圣水寺位于西北部寶成鐵路西側山崗。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恢宏于90年代。開始系群眾自發修建的一座主要供奉觀音菩薩的小廟(即后來的觀音殿)。其后果忍和尚自成都昭覺寺到綿陽弘揚佛法,得到人民政府和廣大佛教信徒的支持,采取“政府劃撥土地,民間樂捐資金”的辦法,逐步擴大寺廟規模。 殿堂內眾多佛像塑造精美,莊嚴肅穆;玉佛殿內的三尊大玉佛均為緬甸佛教徒所贈送。圣水寺是綿陽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
綿陽圣水寺境屬于東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一般冬季持續時間較長,大多在三個月以上,但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故冬無嚴寒,夏季全市氣溫最高,但是7月平均氣溫在24.2℃至27.2℃之間,故夏無酷暑。由于冬季平均氣溫起伏不大,使年氣溫的振幅變化也較小,年均氣溫在18.7℃至21℃ 之間。綿陽市區的大部分氣候特點為:熱量豐富,光照條件好,雨量充沛,夏季東部易旱,西部易澇;年均氣溫14.7℃至16.3℃;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以上持續235至251天;最冷月平均氣溫3.9℃至5.7℃,熱月平均氣溫在24.2至26℃;極端最低氣溫-4.8℃——7.3℃,極端最高氣溫 36.1℃至
? ? ? 37℃;無霜期252至300天;太陽總輻射76.7千卡至92.8千卡/平方厘米.年,年日照時數在927.7至1376.7小時之間,相對濕度全年平均為70%資80%之間,以偏北風和東北分為主要風向,年平均風速在0.8至1.6米/秒之間,靜風頻率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