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調元紀念館景區簡介
|
李調元紀念館為德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清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詩人李調元,在羅江八景之一,玉京山上修建的一處仿古園林。現大殿用于展出各地書、畫名家為紀念李調元而創作的書、畫佳品供游人觀賞,并已被羅江中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調元紀念館,是羅江人民為紀念清代著名的李氏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中的佼佼者:文學家、戲劇家、詩人李調元,于1988年動工,投資60余萬元,在東外紋江之濱,古太平橋之首的玉京山上修建的一處仿古園林。第一期工程于1989年底竣工,計有六角亭一,四方亭二、重檐廊150米;尚有始建于唐中宗神龍年間的古寺,原名寶明寺,相傳為十三尊者游戲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又更名為景樂宮,作為道教寺院,一直延續到建國之后。現存三重殿堂和東西兩廊,是清代乾隆年間建筑物,有殘碑記載清乾隆年間道士譚至正、劉虛靜師徒修繕景樂宮可考。1990年定為德陽市市中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大殿作為紀念李調元的書、畫展廳,隨時展出各地書、畫名家為紀念李調元而創作的書、畫佳品供游人觀賞。1994年4月1日,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1995年,被羅江中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常組織師生前來參觀學習。 李調元紀念館入口大型雕塑《文山函海》高約35米,總長約72米,黃沙巖建造,耗材3000余方,四個頭像由上至下分別是:李調元、李鼎元、李冀元、李化楠(李調元之父)。雕塑作者是四川德陽雕塑藝術家羅平(德陽藝術墻《中華魂》作者) 玉京山在明代就是羅江八景之一,名“景樂梵鐘”,明代詩人、御史盧雍有詩贊云:“蒼鯨何處吼,紺宇翠微杪。余聲渡空江,下界知昏曉。”蓋因景樂宮內有銅鑄古巨鐘,敲之,其聲洪亮激越,綿延悠長,遠近數十里能聞其聲。 玉京山右則有“云谷”,占地20余畝,其間竹樹蔥蘢,峭壁斧削,晨昏云煙繚繞,四季花香鳥語,雖近在城郊卻是鬧中取靜的清幽之所,臨其境,有如身在蓬萊。清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羅江縣令楊周冕曾于云谷峭壁之上書有“云谷”二字,字體蒼勁雄渾,有如虬龍騰飛。 紋江經玉京山下直奔天臺山轉而東去。玉京山下江面廣闊平緩,江波粼粼,每當月明星稀,江面金波閃爍,觀此景令人心曠神怡,遐思千萬,明代詩人盧雍有詩贊云:“波靜羅紋細,偏宜夜月明。應是江妃織,不聞機杼聲。”此乃羅江八景之一:“紋江夜月”。 每逢風和日麗,登臨玉京山,棲身“李調元紀念館”,居高臨下,憑欄遠眺,遙見鹿頭秀嵐,近觀太平古橋,紋江金波,羅江古城,盡收眼底。 清乾隆年間玉京山景樂宮道士劉虛靜(據傳為進士出身)不僅文學功底深厚,且琴棋書畫俱精,李調元樂于與之交往,結為摯友,常到玉京山與劉虛靜談詩論文,更喜聽劉虛靜撫琴。調元有詩多首,記其聽琴之雅事。李調元的不朽詩章與劉道士的友情,更為玉京山平添風采。 玉京山風光秀麗,“李調元紀念館”環境幽靜,可登高望遠,抒懷古之雅興;可攜情人談情說愛,共溫人間情懷;可消閑品茗,忘卻忙碌后的疲憊;可讀書閱報,使人飛向天外世界;可帶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玉京山交通方便,山不高卻秀麗,水不深而澄澈,各方客人來此佳境定能一覽紋江秀色。 |
|
景區榮譽:景區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 詳細.. |
|
|
李調元紀念館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838)3121442 |
 |
投訴電話: |
李調元紀念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