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是南京市市立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是江蘇省、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擔負南京地區的地下遺址和古墓葬的考古發掘調查,文物的保護、藏品的征集與保管,以豐富的文物、文獻資料及研究成果為基礎,展示南京在中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發展的軌跡,重點展示南京古都歷史文化的成就。
南京市博物館前身為朝天宮,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朝天宮背依冶山,前臨古運瀆,是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建筑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朝天宮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詔親賜,取“朝拜上天”之意。現存建筑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占地面積約四萬平方米。
朝天宮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春秋時期在今朝天宮后山已經出現了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相傳吳王夫差曾在此設冶鑄劍,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冶鑄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從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稱此山為“冶山”。朝天宮為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樣式、營造技術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朝天宮一直是南京的重要名勝。明清之際,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其中“冶城西峙”就是指朝天宮。
朝天宮現為南京市博物館,辟有六朝南京、大明南京、民國南京等專業展館。南京市博物館有十萬件文物收藏,上溯遠古,下迄民國,藏品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館藏文物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內容的廣泛性,它與南京的歷史沿革、民俗風情、人文景觀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南京歷史發展的濃縮。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南京市博物館定位于展示古都南京歷史文化上,根據館藏文物的特點,結合歷史文獻,舉辦了《六朝風采》、《明都南京》兩個展示南京古都歷史文化的基本陳列,其中《六朝風采》被評為“全國首屆十大精品陳列”。還舉辦了《民國文物》、《六朝墓志》、《古硯》、《古玩》等專題性展覽,給觀更多的集中觀賞的機會。此外,引進國外的文物藝術品展覽,展示異域優秀文化,舉辦了《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藏文藝復興時期作品展》、《公元15-16世紀佛羅倫薩貴族服飾展》。
 
在館藏文物中,南京人頭骨化石、青釉羽人紋盤口壺、青瓷蓮花尊、王、謝家族墓志、青花蕭何追韓信梅瓶、鑲金托云龍紋玉帶、漁翁嬉荷琥珀杯等一批文物蜚聲中外,是個歷史時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博物館還出版了《六朝風采》、《金與玉》、《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明代官服首飾》等,藏品介紹在《南京文物精華》、《南京文化志》、《南京文物志》、《江蘇省文物志》等書中都有一定的篇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