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山又名青巖山,位于鶴壁淇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東麓,主峰高584.5米,峰巒疊嶂,山起云浮,氣象萬千,飛瀑流泉,鬼斧神工,有“云夢仙境”之稱,游覽面積10多平方公里。
鬼谷子在這里創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軍校,培養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軍事家和縱縱家。鬼谷子名王禪,又名王詡,道號鬼谷,戰國衛人,長于養性持身和縱橫術。他在云夢聚徒講學,并著《鬼谷子》十三卷兵書傳世。所以云夢山素有“中華第一古軍校”之稱,歷代志書及碑刻都記載這里是鬼谷子隱居處。明代竇文摩崖題記中寫道:“水簾洞,鬼谷先生隱處”。清代何士琦在《云夢山游記》中寫道:“水簾一洞尤極幽玄,為鬼谷子仙棲之處”。明代《淇縣志》記載:“云夢山是鬼谷先生仙棲之處”。《唐書卓行傳》記載,甄濟也兩度隱居云夢山。
山谷東端南崖壁間,有個奇妙的“水簾洞”。該洞在半山腰,洞高10米多,寬3米多,深約130米,洞深處有泉潭,投石有聲,每年夏季泉水流出,群眾稱為“洗洞”,飲此水治病,獲效者甚多。相傳,春秋戰國時代縱橫家始祖王詡,號稱鬼谷子,曾隱居云蒙山水簾洞箸《鬼谷子》書三卷, 流傳于世,并招收張儀、蘇秦、孫臏、龐涓、毛遂等歷史名人為弟子,傳授縱橫外交法理和孫子兵法。后因此“水簾洞”更名“鬼谷洞”。
云夢山自古以來就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唐代甄濟,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隱居多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和解放軍戰士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故聞名遐邇。
云夢山自然景觀優美,文化遺跡豐厚。現在鬼谷洞、太陽洞、孫臏洞、龐涓洞、孫臏墓、舍身臺、鬼谷墟、演兵嶺、天書崖、玉帝殿、三清殿、南北桃園等主要景點五十多處,有全國字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摩崖題記“鬼谷子”兵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