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始祖軒轅黃帝陵座落在黃陵縣陽平鎮橋山之巔,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部落這一代繁衍生息歷史佐證。黃帝陵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象征,華夏兒女的“根”,已成為炎黃子孫舉辦盛大文化活動的中心之一。
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青天一聲霹雷,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秉S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家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
黃帝陵位于橋山頂正中,山下有大路可通山頂直至陵前。黃帝陵區約四平方公里,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沮水環繞,群山環抱,古柏參天,四季青翠,環境幽雅 。廟門朝南,氣勢雄偉,門額上大書“軒轅廟”三字。廟院內有大殿,門額上懸掛著寫有“人文初祖”四字的大匾。大殿中間安放著巨大的黃帝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廟院內的“黃帝手植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巨柏高19米,樹干下圍10米,有諺語稱它“七樓八扎半,圪里圪塔不上算”,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傳為漢武帝“掛甲柏”,又名“將軍柏”。廟內有一碑亭,內有碑石約50通,內容主要是歷代帝王的“御制祭文”和歷代修葺陵廟的記載。山麓有建于漢代的軒轅廟。廟東側碑廊珍藏歷代帝王御制祭文石碑57通。祭亭中央的高大石碑上刻有郭沫若題“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的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陵前數十米處有一高臺。相傳漢武帝征朔方還,在這里祭黃帝,筑臺祈山,故稱“漢武仙臺”。
橋山現有古柏81600棵,樹齡多在千年以上,是中國最的大的古柏群。廟內有相傳黃帝親手植種的柏樹,高20余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棵柏樹。據說,古代凡祭祀者,均在此下馬,步行主陵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