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建村近1400年。據江氏宗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啟封于江國,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性愛山水,是位著名的風水學家,他遍游黃山、白岳,發現旌德金螯山渾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勢,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于是舉家遷徙卜居旌西金螯山建村族居,始稱江村。
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臥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龍溪、鳳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有詩云:“日照古廟生紫煙,湖中聚秀獅山影。龍恩浩蕩今猶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詩贊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蘊含的詩情畫意:“金螯古跡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儕聚秀,文昌寶塔若雷峰。”
據史查,清咸豐年間(1855年-1860年),江村連年遭受嚴重的旱澇蟲災,加之太平天國殘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遺子之民至于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時百分之一。”村民背景離鄉,流落四方,難民大多從蕪湖順江而下,及至南京、揚州落戶。江澤民主席的尊祖,就是這個時候遷居揚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書舍9所,藏書萬冊,以及育子弟8000余人的抗戰時期六縣聯中。明清時期,江村造就了進士 18人(其中授翰林院編修4人),文舉人42人,武舉6人,另有明經40人,辟舉4人。民國初十年出學士、博士18人。這在中國古村落中實屬罕見,同時,也為徽州許多古村落望塵莫及。
厚積的歷史文化蘊育了江村英才。“豪杰梓刻家譜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銘,明順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廣分巡江廷寄,明護理南河總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頂戴翰林院編修江樹昀,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醫學家“人逗接種法”發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編修、書法家江志伊,民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江澤澍,《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民國北京市特別市長、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亢虎,還有文化教育巨子胡適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數學泰斗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都出自江村。
飽經千年世事滄桑的江村,境內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韻依舊,并已逐步對外開放。現在的江村,四周曾一度消失的茂密森林,如今已披上滿目綠色,麻園、竹園,茶園、果園,在省級生態觀光園建設中,依村傍山,遠近錯落,勃勃展現,江村景區的生態旅游已開始成為中國安徽“兩山一湖”旅游圈中的一大亮點。以“住農家房,吃農家飯,賞古村景”為主題的江村旅游事業正方興未艾。
二00二年,江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并著手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及國家AAAA 級風景名勝區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