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島赤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中國首屆魅力城市——榮成市石島地區,占地12.8平方公里。山因石赤而得名。山海相連,以“英雄”、“禪道”、“海韻”、“圣境”而著稱。
赤山,早在春秋時期就以雄峙黃海之濱,踞守石島要港,溝通韓日南亞,商賈云集匯聚而成為我國北方名山。
唐穆宗四年(公元八二四年),韓民族英雄、海上貿易家張保皋在此建“赤山法華院”,后日本高僧圓仁法師曾三赴赤山,客居此院兩年九個月,著寫的被譽為東方三大旅行記之一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日本圓仁所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和唐代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元朝馬可·波羅寫的《馬可·波羅行記》被人們稱譽為“東方三大旅行記”,《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不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閃灼著耀眼光芒的歷史文獻,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關系史上一部彪炳千秋的不朽豐碑。深入地對它進行研究不僅能多層面、多角度地了解唐代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情況,而且對中、日文化的友好邦交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和意義。),遂使此地成為佛教勝地和中韓日三國人民友好往 來的歷史見證地。
古典名著《封神演義》把赤山譽為“大東勝景”。赤山奇石琳瑯,萬壽石、坐禪石、望鄉石、神龜石、佛指石、蓮花石、試劍石、飛來石、兒女石、和尚石、僧帽石、經書石。每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景區現有法華院、極樂菩薩界、赤山禪院、法華塔、大明圣境(赤山明神)、張保皋傳記館、榮成民俗館、民間藝術館、天門潭公園、天后宮十大景觀區,四十八處景點。
法華院現為威海唯一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穆宗四年(824年),為唐時新羅人(今韓國)張保皋所建。唐開成四年(839年),日本高僧圓仁法師入唐求法,先后客居此院兩年九個月,所著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被譽為東方三大施行記之一。蓮花頂矗立著張保皋紀念塔,由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題寫塔名。鳥語花香的情人谷內,具有世界各國不同風格的別墅建筑群,造型別致新穎。摩崖石刻、望海長廊、仰天大佛、坐佛石等景觀與鳳凰湖、海上樂園、海水浴場、花村、畫村、漁村等民俗村連點成線,是“山海景觀游”、“宗教朝圣游”、“海島民俗游”、“生態休閑游”的世外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