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邑太清宮位于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集,據說為老子的誕生地。據史志記載,東漢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前來創建,始名老子廟。唐祖武德三年(西元620年),李淵為了便于對天下的統治,抬高自己家族地位,就聽從吉善行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派人在漢老子廟的基礎上予以擴建,規模如京城王宮,做為皇室家廟
唐末黃巢起義,太清宮毀于兵事。宋真宗年間重建,又撥國庫款重修太清、洞宵二宮,規模比唐時有加。重修時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會真橋記”等碑刻,碑刻至今尤存。重修后,真宗皇帝親率滿朝文武來太清宮朝拜。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贊”碑,通高八米,寬二米,二龍幡伏于碑首,神龜支撐碑下,為真宗御制御書并篆額的“三御碑”,且書法秀美,石質堅細,至今保存完好,是太清宮所存之琳瑯珍品。以后屢修屢廢,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記。元代中統年間,皇帝又頒發了圣旨和執照,對太清宮予以保護,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時,規模尚十分可觀,然與唐宋盛時相比,僅存“十一于千百也”。而現在與清時相比,又是僅存“十一于千百也”。太清宮現存主體建筑太極殿五間,鐵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宮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間,娃娃殿三間,宋碑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