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廬山石門澗景區簡介
|
?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景區面積六百公頃、景觀百余處。集“雄、險、奇、特、秀”于一體,是一座地質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山因人重,景借名傳。 早在1600年前,這里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筑“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游于此,傳經布道,使之成為凈士宗的發源地。其寫下的〈游石門詩并序〉,開了我國山水游記的先河。此后李白、白居易、謝靈運、徐霞客等歷代數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相陟,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蘊深邃豐厚。 千年景區、新姿勃發。經過幾年的建設,景區已辟有情人園、會仙園、三希苑等12個各俱特色的新園區;修復了龍泉精舍、慧遠講經臺、謝靈運草堂、開慧泉、會仙閣等名勝古跡;新建了千尊玉佛殿、王西林中國畫藝術館、章志遠美術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杜宣亭、三妙亭等一批高品位的人文景觀;增設了高空溜索(空中飛渡)、絕壁攀巖、登峰探險、沖浪、篝火、野炊等極具刺激性、吸引力的游客參與型項目。并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國家攀巖賽事基地和全國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戶外生存訓練基地。 石門澗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早錄入史冊的。兩千多年前的《后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門之奇,路險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石門澗,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游廬山日記》,稱贊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蕩,耳目為之狂喜”。 石門澗面對峰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最窄處的“小石門”,兩崖之間僅存一縫,游人入“門”須側身才能通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 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桿峰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擁,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
|
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 世界自然遺產
主要特點:廬山石門澗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 詳細.. |
|
|
廬山石門澗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792)8892223 |
 |
投訴電話: |
廬山石門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