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大觀苑是福森藥業集團“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在淅川建設“全國生態示范縣、中原旅游 名縣、區域經濟強縣”的戰略指導下,決定借助南水北調機遇投入生態旅游開發,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和諧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庫。水面碧波千傾,天水一色,山清水秀,美麗如畫,奇山異石,獨具姿彩。依托丹江水庫開發的丹江苑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是丹江水庫周邊自然景觀最豐富的區域。從西向東有四個島,依次為情人島、龜島、鹿島及鶴島。其中情人島伸入水中最遠,與龜島形成一個半環狀的天然港灣。苑區依山旁水,山水相連,是鑲嵌于丹江湖畔的一顆璀璨明珠。苑區建設總投資2.5億元,計劃六年建成。立足亞洲第一庫的天然資源,借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巨大的影響力,突出“藥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和諧統一,努力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文化旅游、水上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中國第一旅游名勝。
水文化
丹江口水庫湖面有800多平方公里,號稱亞洲第一庫,其第一還表現在水質清冽、甘甜可口、因此也成為南水北調的主要水源地,以水位中心形成了飛江索橋、沿江走廊、人工瀑布、垂釣園,各種游艇,水上飛機、丹江魚宴等形成的林林總總多姿多彩的水上世界.
佛文化
中原古剎香嚴寺毗鄰丹江水庫之濱,位居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上寺尚存,丹江苑將承擔起下寺原貌的復原,并修建下寺藝術館及亞洲第二大的中原盛世觀音,正籌建中的觀音將分為三大部分:觀音主題、觀音廣場、觀音禪院。觀音主題部分造型獨特,采用現代聲光電綜合技術,升降自如。開光時,觀音像伴隨著音樂噴泉冉冉升起,嶄新的詮釋了神秘的佛家文化。進一步豐富了丹江苑區濃厚的文化氛圍。
藥文化
丹江湖周邊的青山乃八百里伏牛山延伸地帶,氣候溫和,中草藥資源豐富,號稱天然藥庫。丹江苑在原來天然草藥的基礎上開辟了近萬畝的中草藥基地,種植品種豐富的中草藥植物,既可觀賞又可藥用,既充分發揮了自然資源,又可保護水土植被。中草藥基地上還籌建了藥王殿、李時珍像等建筑雕塑,以展示歷代中醫藥名人事跡,建成全國少有的中藥文化薈萃之地。
楚文化
楚國最早興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匯的淅川一帶,淅川丹江水庫淹沒區是楚國時期的都城
丹陽所在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幾千年前,楚人以漢江上游丹陽為起點,取威定霸于春秋戰國,開疆拓土,先后統一了南方50多個小國,全盛時領域北至黃河、東至海濱、西至云南、南至湖南。以《楚辭》為代表的楚文化燦爛獨特,世所罕見。楚人創造了最早的冶鐵技術、最早的黃金貨幣、最早的商品交易場所—“市”、最早記載的天文歷法等諸多文明之源。楚境出土保存完好的繡、錦、羅、紗、絹、絳、漆器等圖案之美、色彩之新,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工藝之精,超越各國。作為音樂舞蹈之邦和繪畫藝術之國,楚國在藝術上成就斐然,歷經幾千年的歷史迷霧而輝耀人類。為再現楚國的文化風貌,充分展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歷史文化經典,丹江苑籌建了楚風樓、丹陽樓及相關文化景點,再現歷史名人、文化淵源。使游客在回歸自然的同時,充分感受文化旅游的獨特風味與樂趣。
商文化
范蠡,一代商圣。在楚國位居宰相后,急流勇退,棄官從商,成就一代儒商,富可敵國。其在商業上的創見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可謂市場經濟的鼻祖。他提出的“經商十八則”及相關經商哲學仍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為諸多商家學者所稱贊與研究。丹江苑籌建的范蠡閣及相關建筑旨在向游客提供文化觀光的同時,傳播商圣范蠡的經商風范,使其發揚光大,成就更多商業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