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潯鎮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東部,東北部與江蘇省蘇州市毗鄰。屬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腹地。南潯鎮是千年文化古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浙江省百強鎮,全國工業千強鎮之一。 南潯鎮是南潯區政府的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滬、寧、蘇、杭經濟圈中心,是浙江湖州接軌上海的東大門。南潯鎮是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南潯鎮名勝古跡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南潯鎮是南潯區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滬、寧、蘇、杭經濟圈中心,與上海、杭州、蘇州均在1小時左右路程。區內水陸交通便利,318國道和申蘇浙皖高速公路及湖嘉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具有“東方萊茵河”之美稱的長湖申航道貫穿全區,800噸以下船 舶可直航上海等港口。 重要榮譽:全國文明鎮 / 國家級衛生鎮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魅力名鎮 / 中國十佳古鎮/ 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 全國千強鎮 / 浙江省百強鎮 / 浙江省教育強鎮 / 浙江省科普示范鎮 / 浙江省生態鎮 / 浙江省首批體育強鎮。
?????? 南潯鎮是歷史悠久的文化重鎮。南潯素有“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南宋時起,南潯鎮就商賈云集,經濟繁榮。1851年的 倫敦世博會上,原產地南潯的湖絲作為代表中國參展的唯一產品一舉摘得金銀獎牌各一枚。1915年,南潯的 輯里絲曾與 貴州的茅臺酒同獲 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近代,鎮上出現了一大批靠經營蠶絲發跡的絲商巨富,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南潯鎮因此成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鎮。南潯鎮歷來名人輩出,從明代時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 宋、明、清三代,南潯籍進士41人。現在全國有影響的南潯籍專家、學者有80余人。
?
南潯鎮是獨具魅力的旅游勝地。南潯鎮名勝古跡眾多,與自然風光和諧統一,既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詩畫一般的神韻,而歐陸情調與江南古風的意外并處、相得益彰,使古鎮魅力更加引人入勝。保護老鎮區,開拓新鎮區,修復小蓮莊、嘉業堂……,十多年來的悉心呵護,使南潯古鎮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仍得以保有它那份原汁原味。南潯古鎮景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內有聞名遐邇的江南園林——小蓮莊,著名私家藏書樓——嘉業堂,明清水鄉建筑——百間樓,江南第一巨宅——張石銘故居等等。南潯已經成為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園,成為城市 居民休閑、度假、療養、觀光游覽的最佳勝地。
???? 南潯鎮是充滿活力的經濟強鎮。擁有規模企業70多家,形成了建材木業、金屬線纜、電梯電機、皮革皮件、毛紡織造等主導產業和建材、地板等五大市場,擁有 中國馳名商標3件。現代農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優質稻米、蔬果、特種水產、花卉苗木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格局,全鎮無公害農產品基地9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1個, 浙江未來多功能農業示范園區被命名為省級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999元。 南潯鎮是和諧平安的生活家園。堅持科教興鎮戰略,目前全鎮有各類學校22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城鄉一體化進程穩步推進, 中心城區9個 行政村開展了農村新社區建設,村莊環境整治全面展開,村級公路全部實現黑色化,自來水普及率100%, 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制度實現全覆蓋。全鎮擁有11個省級文明單位(村、社區),31個市級文明單位(村、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全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