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音橋是廬山中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橋。它始建于九百九拾多年前的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因石拱橋架在三峽澗上就叫三峽橋。后來到了清代末年,當地的老百姓在三峽橋橋南頭修建起供奉觀音的觀音廟,從此后當地的人習慣叫三峽橋為觀音橋了。觀音橋景區是廬山自古以來就出名的好去處,現在的景區是由南大門,服務區、水碓房、十二生肖園、天下第六泉、三峽澗、觀音橋、觀音廟、夫妻樹、棺材石、浴仙池、望仙臺、送子潭、臥瀑、柞盆潭、天生觀音崖畫、玉淵潭、棲賢寺諸景組成. 當我們走進掛著"金井舊傳三峽曉,玉澗今帶五峰秋"對聯景區大門時,一股帶著青草的清鮮味道就撲面而來。他仿佛是在說,終于又看見你了,歡迎歡迎!走過百余步的田中小道,首先看到的是三峽澗上的古老的水碓房。在水碓房的前面是景區在2004年新建設的十二生肖園,這個園中的十二生肖很特別的,他們都是用經過第四冰川洗禮的廬山自然山石的天然外形,加少許的人工點綴而成的石雕群。 觀音橋的石拱是一道優美的飛虹,他與三峽澗中奔騰的澗水以及被水沖皺的花崗巖的狂燥之態相比,顯的有些柔順雅致,更有和諧穩定的情趣。我們走到橋下,仰看橋中第四組拱石那自東向西刻有"維皇宋大中祥符七年歲次甲寅二月丁已朔建此橋。上愿皇帝萬歲,法輪常轉,風調雨順,天下民安謹題",在此刻的右側(南邊)刻著"福州僧德朗勾當造橋"左側(南邊)刻著"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橋"(南邊)"江州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的字來。不由離感嘆乘我們先人的高超的技藝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