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灣古鎮景區簡介
|
???????? 沙灣鎮毗鄰番禺中心城區,總體實力在番禺區位居前列,沙灣始建于南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嶺南文化古鎮,先后獲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蘭花名鎮、全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等榮譽稱號。
?
在8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沙灣形成并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嶺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大量祠堂、廟宇等古建筑和商業遺址、民居遺址保存完好,廣東音樂、飄色、龍獅、蘭花、飲食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長盛不衰。
?
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沙灣古鎮“石階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并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全鎮現存以留耕堂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約100多座,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作為廣東省“民間雕塑之鄉”,沙灣古鎮保存了大量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畫等藝術精品,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目前,沙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市級文化保護單位14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文物點109個。
?
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沙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獅舞、廣東音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灣飄色、磚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何世良(磚雕)、周鎮隆(龍獅)、黎漢明(飄色)。此外,還有許多傳統文化活躍在民間,如北帝誕、鰲魚舞、扒龍舟、養蘭、私伙局等。飲食文化方面,沙灣姜埋奶享譽省港澳,傳統的菜色如雞絲釀芽菜、沙灣別茨鵝、豉椒碌鵝、狗仔粥、牛奶宴等也極具吸引力。
?
沙灣古鎮旅游區占地2300多畝,其中旅游核心區占地約265畝。目前,已修繕了留耕堂、聚福樓等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明清古建筑,重現清水井片區4座古建風貌,初步完成了39條古街巷、長達5.2公里的管線埋地、雨污分流首期整治和部分街巷的外立面整飾,并對綠化景觀進行了升級改造。2012年元旦,以留耕堂和清水井廣場為重點的第一期工程將如期正式對外開放,并推出首期兩條旅游線路,選取留耕堂、衍慶堂、三稔廳等10個代表性建筑進行陳列布展,展示沙灣的民俗風情、宗祠文化、建筑藝術以及重要人物事跡等。同時,家庭旅館、停車場、公交線路等配套設施也配置完善。
?
精心打造后的沙灣古鎮核心區面貌煥然一新,既保留了古鎮原有的古色古香風味,又呈現出全新的視覺感受。整個街區整潔有序,配套設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核心區打造了10個主題鮮明的展館,包括沙灣宗祠文化展覽館(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紀念館、廣東音樂紀念館(三稔廳)等,一一展現沙灣瑰麗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農耕文化、民間文藝等,充分彰顯了沙灣古鎮的風采和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
?
除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沖擊外,古鎮旅游還推出了人性化的吃、住、玩、樂體驗。安寧西街4幢標志性仿古建筑大茶樓、冠南樓、金龍樓和青蘿會館,成為沙灣特色茶樓食肆,還有家庭旅館、特色手信一條街、休閑酒吧街齊齊亮相。在歷史文化街區,聽著悠揚的廣東音樂,飲茶論道,體驗著古人怡情的生活方式,品嘗沙灣獨有的特色小吃,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撞擊,別有一番滋味。
?
古鎮街核心區居住人口大約1萬多人,原住民占了60%左右,這也是沙灣古鎮人文環境的一大特色。當地政府強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投入、合作經營、利益共享”的旅游運作模式,合理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通過文物保護、文化傳承和環境整治三大工程,進一步發揮民間藝術在促進當地經濟生活、文化事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綜合作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廣大居民的基本文化權益,讓廣大居民分享文化發展的果實,進而形成保護民間文化、傳承民間文化、創新民間文化的良好社會風氣,共同維系原汁原味的廣府文化、民俗風情,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
沙灣古鎮旅游,不同于自然風光、人造景致,有別于單純的吃喝玩樂。它是沙灣鎮璀璨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俗文化的全新體驗。集古建筑觀賞、歷史文化知識的汲取、風土民情的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全面呈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開啟了番禺旅游的新篇章。 |
|
景區榮譽:尚未評定景區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 詳細.. |
|
|
沙灣古鎮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20)84736168 |
 |
投訴電話: |
沙灣古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