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豸,在此讀zhài)風景區位于連城縣城東1.5公里處。早在明代就被稱為三江(閩江、汀江、九龍江)之“上游第一觀”,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AAAA級旅游區”,是福建省第二家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證書的獲得者和“福建省最值得外國人去的10個地方”之一。
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平地兀立,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方圓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大景區組成。集山、水、巖、洞、泉、寺、園諸神秀于一體; 融和諧生態與厚重人文于一身。雄奇、清麗、幽深,與武夷同屬丹霞地貌,被譽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其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筑南北塹關墻,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辟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峰巖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峰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云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游,搖蕩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臺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云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于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冠豸山景區內有中開一谷的蒼玉峽,驚而不險的丹梯云棧,放眼萬里的一線天,冷風襲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蓮花洞。身姿綽約的姐妹巖,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游覽的景觀有四十余處,摩崖石刻三十九處,另有規模壯觀的亭、閣、寺廟、書院、山房等十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