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狐嶺景區簡介
|
??? ??? 野狐嶺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與萬全縣交界處,嶺高險峻,自古是通往壩上蒙古高原的一條重要的軍事驛道。遼金元明清的史籍里都對它有記載,名聞遐邇。遼興宗重熙六年(1037年)獵于野狐嶺,1112年成吉思汗揮兵野狐嶺,以少勝多擊敗金軍,史稱“野狐嶺之戰”,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嶺,敗元兵于察罕腦兒,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歸,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嶺,即此。現存有野狐嶺長城瞭望臺遺跡,2005年河北省考古人員在野狐嶺一帶進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百余件文物。 野狐嶺山勢高峻,風力猛烈,雁飛過此,遇風輒墮,為軍事要隘。《遼史·興宗紀一》:“夏四月,獵野狐嶺。”《元史·木華黎傳》:“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北出野狐嶺,敗元兵察罕腦兒;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歸,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嶺,皆即此地。從河北萬全北行,約30公里到達一座山梁。這座海拔超過1600米的山梁是萬全與張北縣的交界處,也是壩上與壩下的分界點,同時也是農耕與游牧民族的分界線。長城依山就勢修筑在這道山梁上,在崇山峻嶺中綿延起伏。由于古時這里野狐成群,故此這座梁被稱為野狐嶺。公路從梁上穿過,在狹長的山谷中穿行。此山谷地勢險峻,林高草茂,過去野獸出沒,行路艱難,如同入狼窩虎穴,因此被稱為“狼窩溝”,而此山口是張家口通向壩上的咽喉地段,風力猛烈,老百姓稱“黑風口”。 |
|
景區榮譽:AA級景區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 詳細.. |
|
|
野狐嶺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 |
 |
投訴電話: |
野狐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