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是漢武帝劉徹之陵墓,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屬漢代槐里縣之茂鄉,武帝建陵于此,故稱茂陵。
茂陵是西漢武帝的陵墓,規模宏偉,是西漢帝王陵中最大的一座。《漢書·武帝紀》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初置茂陵邑”,茂陵營建,共歷時五十三年,據史書記載,把全國每年賦稅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費在陵墓的修建上,因此,陵體高大宏偉,形為方錐,有“東方金字塔”之稱。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名徹,景帝之子,在位五十四年,開疆拓土,文治武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向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說法。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開始興建茂陵,工程耗時長達53年之久。
陵園呈方形,分為內外兩城,四周環以圍墻。城 墻東西長431米,南北寬415米,墻基寬5.8米,四面的正中開辟有門。封冢為覆斗形,高46.5米,東西長231米,南北長234米。根據史書記載,茂陵的殉葬品極為豐富,陵內“金銀財物,烏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幾百九十物,盡座藏之。又皆以后宮女置于園陵”,并將唐渠國王所贈的玉箱、玉杖以及武帝生前閱讀的雜經三十卷,盛入金箱,一并入墓隨葬。到武帝入葬時,墓中的隨葬品早已塞滿了墓室的空間,已經容不下更多的隨葬品了。
茂陵的四周遍布嬪妃、宮女、功臣貴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其中有衛青、霍光、霍去病、金日碑等人的陪葬墓。在這一帶發現有眾多的文物,如精美的青玉獸面紋鋪首、錯金銀的云紋鋼犀尊,以及朱雀紋、龍紋、幾何紋等大型的空心磚和文字瓦當。1981年在茂陵東陪葬墓中發掘出鎏金銅馬、鎏金鎏銀竹節熏爐、提鏈銅暖爐等珍貴文物230余件,都是極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茂陵博物館是融文物、古建、園林為一體的西漢斷代史博物館,為全國最早的西漢歷史文物與陵墓現場保護管理機構。館藏文物數量多、品位高,展品絢麗多彩,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藝術結晶。博物館環境優美,景觀迷人,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