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肅文殊寺景區簡介
|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祁豐區文殊寺建于北魏時期,是遠近聞名? 文殊寺的古剎。距嘉峪關市26公里、酒泉市25公里、玉門市60公里、張掖市200公里、敦煌市400公里、肅北縣500公里,交通方便。文殊寺藏廟為東納藏族各部崇奉和供養的藏傳佛教寺院。 康樂寺有900多年的歷史,為康巴地區三大鼻祖寺院之一的寧瑪派(俗稱紅教)寺院。轄13個分寺,共計僧人3千多名。 索拉活佛已“轉世”至第十七世,為中國藏傳佛教史上歷史悠久,“轉世”最多的“轉世”活佛系之一,也是法位最高的活佛之一。索拉丹貝尼瑪活佛于藏歷十六繞迥的水虎年(1963,1)12月15日9時許,降生于青海省興海縣唐乃亥草原才科家。當他出生時天空中出現彩虹等祥瑞跡象。不久,當地尋訪、認定“轉世靈童”的專家格秀阿柔等上師認為他是“轉世靈童”。接著通過一系列程序進一步認定,由青海省佛協副主席格日嘉賽及法王晉美彭次格、大法師郎知尼瑪確認為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康樂寺格日扎西尼瑪十七世“轉世靈童”。于藏歷十六繞迥的土猴年10月25日被迎請到康樂寺(全稱阿交康樂赤欽寶苑昌隆寺)舉行隆重的坐床典禮,登“坐無畏獅子寶座,接受了一切法主者之權”。 由于歷史的原因,他“坐床”的第二年寺院停法,使他逼迫停止修習,回家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學經和上學等。80年代初被招回原康樂寺,重新受具足戒,接受經師們的指點和傳承,系統的修習佛法,畢業于甘孜拉卜朗寺“五明”佛學院,在此期間選修藏醫,取得拉薩藏醫學院函授大學畢業證書。同時就修于甘孜大圓滿寺院,授受大圓滿“早沁”戒,受到密宗真傳。自90年代初開始長達8年的時間以一個持律者的身份,背起包裹,口誦“真言”,心作觀想,云游求法走遍青藏雪域高原,柴達木盆地,祁連山朝覲佛地,祭拜山神,走串天葬臺324個,修圣泉540個,彈洞持修近百次。期間,桑耶寺神山蓮花生大師曾修行過的“對鏡泉”禪修3個月,柴達木盆地諾顏洪薩閉關一年零七個月,蔡汗陶魯蓋寺閉關通誦《甘孜爾》,青海湖湖心禪定修泉一個月,持誦“魯布井”,徒步環行青海湖等湖泊。總之,索拉丹貝尼瑪活佛經過20多年的認真修習和云游求法修通“空心”見地。“尼瑪”皇冠的答辯大法會。索拉丹貝尼瑪活佛奪得“尼瑪”桂冠。康樂寺舉行“殊勝化身丹貝尼瑪活佛被授于佛教眾生賢無畏之法座局迷旁著”升座十三寶最高“金赤”(法座)儀式,正式成為索拉活佛等十七世喇嘛。喇嘛意為至高無尚,為本系最高導師和傳法師。 據傳,唐武宗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帶著他在五臺山敬請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乘船回國,當船行至浙江普陀山東南新羅礁時,被水面上突然出現的數百朵鐵蓮花圍著,慧萼領悟,是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到日本,立即祈禱應允: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迎面退去。慧萼帶觀音菩薩像,途經石人山,曾在文殊寺小憩。后人為紀念不肯去觀音,建庵普陀寺即今日文殊寺。寺中五株千年古老銀杏樹,枝繁葉茂,人稱活化石。 濃陰庇護下的文殊寺,占地十余畝,據寺內現存的兩塊石刻《碑記》所載,該寺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其間,曾歷經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萬歷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數次大修,可見當時規模之大,香火之旺。 文殊寺坐落于白云深處,四周群峰競秀,寺前一泓碧水長流,茂林修竹環繞,飛瀑流泉相伴,集雄險奇秀于一體,聚幽雅清新為一身,是石人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寺由正殿、過殿、偏殿組成,傳說文殊圣母授徒釋迦牟尼、彌勒、達摩于此并福蔭當地而得名,香火盛極一時。但真正使文殊寺聞名遐邇的,卻是寺內的5棵參天古銀杏。 銀杏又名白果、公孫樹,雌雄異株,生命力極強,有生物界“活化石”之稱。文殊寺的銀杏樹系三雌兩雄,樹齡約在千年以上,樹高均在25—40米之間,它們各個枝干挺拔,綠葉婆娑,如撐開巨大的綠傘,罩下滿地濃蔭。雪壓枝頭,一片玉樹瓊花,為古樸的寺廟增添了一線風景。之后,又伴隨寺中的觀世音度過千年悲喜交加的時光,長成撥地參天的身姿。這幾棵大樹,最低者35米。其中,最大的一棵樹冠高達43米,胸圍6.85米,需幾個人手拉手方可環抱,這已經叫人稱奇了,然而尤其讓人驚奇的是,胸部有一10厘米的洞口,透過它能清楚地看到樹干內被鋸掉過一塊長1.7、寬0.8米木板的空隙,下部留有用手掰掉過的鋸茬仍歷歷在目。一棵囫圇樹干,中間怎能取出一塊大木板呢?據說,這是魯班的神功所為。而最小的一棵,樹圍也在5米以上。整個銀杏群虬枝盤錯,枝葉相連,郁郁蔥蔥,遮天蔽日,整日云橫霧罩,蔚為壯觀。 |
|
景區榮譽:AAA級景區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元/人, 詳細.. |
|
|
甘肅文殊寺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 |
 |
投訴電話: |
甘肅文殊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