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康方巖景區景區簡介
|
?方巖風景名勝區位于浙江永康市,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山水奇葩,浙江省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全區包括方巖山、五峰、南巖、石鼓寮、靈山湖、劉英烈士陵園、五指巖、太平湖等八大景區,總面積達92平方公里。 方巖風景名勝區峰險石怪,瀑美洞奇,不但融雄偉峻、清山秀水于一體,兼擅山石之勝,而且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遺蹤勝跡觸目皆是。方巖山是方巖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觀,以雄奇峻險著稱,是丹霞地貌特征最明顯、發育最完全的區域,可與武夷山風景區的巖體相媲美。方巖山高400米,方圓約3000米,平地突兀,四壁如削,峰頂與峰腳面積相差無幾,氣勢雄偉,酷似擎天方柱,故名方巖。飛橋棧道依附于壁立的峭巖上,甚上奇險。飛橋盡頭可見一崔巋巨石豁然中,兩面巖石對峙為關,中間有一門為“天門”。方巖巖石色彩豐富,巖層結構獨特,層層皺折、紋路清晰的大石面比比皆是。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方巖紀靜》中寫道:“從前看中國畫里的奇巖絕壁,皴法皺迭,蒼勁雄偉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現在到了方巖,向各山略一舉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畫山點石,都還有未到之處。” 方巖山頂有胡公祠,香火長盛不衰。胡公姓胡名則,北宋婺州永康人。明道元年,,時任工部侍郎的胡則奏免了衢婺二州的身丁錢,因而深得人心,老百姓把胡公視為自己的保護神、幸福神。建在胡公祠邊的毛澤東席論胡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語錄壁和方巖進山門入口處的宋高宗御書“赫靈”照壁遙相呼應,把極富現實教育意義的文化遺存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輝耀久遠。 五峰景區以五座環拱奇峰而得名。雞鳴峰、桃花峰、覆釜峰、瀑布峰、固厚峰自東至西皆以形狀特征取名。五峰景區幽靜舒適,空氣清新,歷來是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地。南宋著名學者陳亮、朱熹、呂東萊曾在五峰書院著書立說。1939年浙江省政府搬遷至五峰重樓辦公。抗戰時期周恩來與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閎親手栽下的二棵梧桐樹,現已挺拔參天。固厚峰腳廣闊深邃的洞府餐廳可同時容納300人就餐。置身其中,冬暖夏涼,猶如天然大空調,令人心曠神怡,別有一番風味。 南巖景區以新建成的胡公文化城為中心,其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極其豐富。100多米高渾若天成的胡公頭像威靈顯赫,備受敬仰;寬約30米的金剛經照壁,是北宋明道二年胡公刻印施舍為百姓祈福的;依山就勢蜿蜒100多米的長廊上,30多幅名家題寫的胡公詩聯,句句都是胡公為民請命、造福一方的心聲;9層高的圓夢塔能幫助善男信女圓一切未圓之夢,使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而滾動表演廟會文化節目的民俗表演廣場,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一色青石鋪砌,更是觀賞民俗風情、感受胡公文化的理想去處。 石鼓寮景區內洞、溪、泉、瀑、石俱全,且山石崢嶸,絕壁丹霞,蔚為壯觀。人文景觀中有德清寺、臥佛寺等,都是占洞而建,依覆崖為頂,不施椽瓦,形成了獨特的石洞寺廟建筑群。 由祭祀胡公發展起來的方巖文化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俗稱“迎案”或“打羅漢”的廟會,是方巖風景區流傳千年的優秀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初一到九月重陽節前后,來自永康城鄉和新昌、嵊州、紹興、諸暨、溫州、麗水及周邊各市縣的迎神賽會隊伍或技擊揭旗,演練比試刀qiang拳棒等十八般武藝,或衣彩吹唱,演出各類似化妝游行的大道具群舞,諸如十八蝴蝶、三十六行、十字蓮花、九串珠、啞口背瘋等等。高潮時,一天有六七十支“打羅漢”隊伍上方巖拜胡公,各顯絕技,異彩紛呈。 方巖風景名勝區經過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旅游服務設施日臻完善,吃、住、行、游、購、娛與旅游景點相配套的服務設施能滿足游客需要,成為觀賞丹霞地貌、朝覲古圣先賢的著名游覽勝地,年游客量達60萬人次。1997年以來,方巖風景區管理局以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契機,注重硬件設施投入和軟件配套服務,開展創“三優”(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優美環境)建“三山”(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活動,優化了旅游環境,營造出文明有序、溫馨服務的氛圍,使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1997年在《江南游報》組織的的“游客最喜愛的浙江十佳美景樂園”評選活動中,方巖風景區榮膺十佳行列,位居第六。五峰景區被省建設廳評為“優秀景點建設”,五峰賓館被評為“優秀建筑” 。1997年方巖申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順利通過建設部專家評審,即將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
|
景區榮譽:尚未評定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主要特點:
旅游提示: 詳細..
景區門票:50元/人,電話: 0579-7307612 7307905 詳細.. |
|
|
永康方巖景區風光圖片
|
管理電話:0579-7307612 7307905 |
 |
投訴電話: |
永康方巖景區 |
|
|